坚持分享1618天(2022.4.9)
社会心理学第五讲听课笔记
第五讲: 社会知觉与归因
第一单元 社会知觉
![](https://img.haomeiwen.com/i9411848/d5083a1735fd1fea.jpg)
<课前引入:
人的可塑性很强,人会受环境的影响。生活中,人们会对自己有很多的预设和我认为,然后呢,会根据这些决定去做或者不去做,当你试着去做的时候,会发现与自己认为的是不一样的。知觉会随之而改变。
社会知觉中的知觉与认知中的知觉不完全一样,有类似认知,是对事情整体的一种看法>
< 上图中不同的人看到的树桩,感觉用途是不一样的,这就是他们的知觉,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经验去看这个社会上形形色色之事,拥有啥就会想到啥,每个人的认知都是有局局限的,可以看一看在他人的视角下财事情有什么看法,这样可以多实去看一件事,以便了解他人的想法。
咨询时要怀有敬畏之心,去问来访者的想法是什么?他的想法与他的经验,成长环境、需求有关,越是不可爱的孩子越需要被爱。在他的世界里可能遇到了一些困境,人越脆弱越敏感,人越坚强,越会更放松。>
第一单元:社会知觉
![](https://img.haomeiwen.com/i9411848/8992bee13df2c202.jpg)
一、基本概念:
社会知觉是对社会的整体看法,对他人、群体(人际)给自己的知觉(自我)。
社会化、社会动机、态度、社会行为均以此为基础。
<人有自己的看法挺好,因为人要独立,你认为的事实有时并非如此,你认为你认为的就是你认为的吗?不要带着预设、带着有色眼镜去了解人,否则就几乎没有全面了解这个人的机会,比如孩子,如果你用怀疑的眼光去看孩子,孩子说什么你也不会相信,可能你听而不闻,视而不见。
咨询中,如果你感觉自己很懂咨询,就没法做下去了,只有把董变为不懂,让自己处于清空状态,才可以继续咨询你认为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认为的是什么?
我们懂抑郁,但我们不懂来访者所说的抑郁怎么办?也许他所说的抑郁症和你认为的抑郁症不是同一个概念,所以要先了解来访者的具体情况,让他多说一些,看来访他是怎么想的>
二、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要因素
![](https://img.haomeiwen.com/i9411848/a760bc28ced677f4.jpg)
1〉认知者的经验一一认知
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有经验,经验基石优势也是阻碍和限制你所拥有你必被其拥有,你认为自己的经验是对的,就听不到其他人的想法,世界多元个有道理是有很多可能性的,我们要始终保持未知的开放心态。
2〉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一一人格
我们会对自己想要的在乎的关注的了解更多,其他的了解会少一些,所以不要对自己不了解的内容妄加评判,不能不懂装懂,要有敬畏之心,我们平对孩子的学习要感兴趣,对孩子其他方面可能了解的少,但不要对孩子的这些方面妄加评判与否定,我们可以试着去了解,让孩子多说。
人生苦短,不懂的东西肯定会很多,不懂的就是不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兴趣的了解越多,深挖一口井,了解的越深,越有利于自己的改变,山脚下的人很多,能走到山半腰的已经很少了,能登上顶峰的更是罕见。
3〉任职者的情绪,情绪,心情好的时候,看事情会感觉很好,心情不好的时候,看到的就会不一样,做咨询师要让来访者的情绪出来,情绪出不来,可能到底进不去,可能知道也会改变一个人情绪不好的时候,要去做事儿,能做一点是一点,再做的过程中会有新的感受出来,行动会带来顿悟,要在事上磨,做咨询的时候,先陪伴来访者,让他的情绪先出来,情绪出来,心情就会好一些,才有改变才会有效果。
要参加中高考,有的家长会焦虑,这些焦虑情绪也会传给孩子,作为家长,首先要做好自己,去找事做,把自己的情绪处理好,这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支持,不要让孩子活在聚光灯下,你越关注他,他越烦恼,不去关注他,可能他休息一会儿,缓和一下就好了,每一个人做好自己,当下天下太平了。
思考: 作为咨询师,怎样才能更好的具有社会知觉?
<好奇之心、开放之态、多倾听、多了解、少预设、不随意下结论,不评判下定义,不把自己当专家。
知道还要做到要在事上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