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间的四条潜规则

作者: 小梳子0725 | 来源:发表于2017-11-18 08:54 被阅读564次
朋友间的四条潜规则

你与朋友的相处之道,便是你一生的处世之道。

伏尔泰说:“友谊是灵魂的结合,这个结合是可以离异的,这是两个敏感,正直的人之间心照不宣的契约。”

人类总是期待友谊天长地久,但是为何近在咫尺的朋友,却渐行渐远?

也许每一段友情的结束,都因为彼此相处的时候,忽略了其中的几条潜规则吧?

01
不攀附

明代文学宗师李贽曾写过一篇名为《张千载》的文章,其中详细记述了文天祥和张千载的友谊:

张千载是文天祥的总角之交,又有同窗之谊,感情甚笃。

可惜两人境遇不同,文天祥高中状元,名传天下的时候,张千载还是一名举人,在家耕读。

以两人的关系,张千载完全可以通过文天祥,走上一条人生捷径。

但是,他却在一众逢迎拍马的人群中默默选择了退出,甚至文天祥准备举荐他做官,他也避而不见。

有人说张千载顽固不化、不识抬举,认为文天祥和张千载即将“友尽”。

没想到他们的关系却愈加深厚起来,而那些阿谀奉承之辈,文天祥则是敬而远之。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文天祥被元人囚禁,从前围在他身边的那群“朋友”唯恐避之不及。

唯有张千载变卖家财,在狱中整整照顾了他三年,最后还为文天祥夫妇收敛了尸骨。

李贽称其为:“生死交情,千载一鹗!”

这样的朋友,后人给予再高的评价也不为过。

但是,对于当时的张千载来说,他只是紧守着朋友间的本分,用三个字概括就是:不攀附。

它是一段友谊的试金石,也属于一个人的高尚品格。

张千载和文天祥的友谊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那些在你人生得意之时前呼后拥的,不过是趋炎附势之徒,所谓的朋友可能只是他们为谋取一己之私的“工具”。

唯有在你高朋满座之时选择“不攀附”的那个人,才会不计较利益得失,成为你一生的朋友。


朋友间的四条潜规则

02
不怜悯

巴尔扎克在《驴皮记》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人类最难忍的是怜悯之情,可是,怜悯却能杀死人,它使我们原来虚弱的身体更为衰弱。”

同事海子和我说过一个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

他曾有一个朋友,大学同学,因为来自同一座城市,原本保持着不错的友谊,可是到底还是分道扬镳。

究其原因,却是非常耐人寻味。

原来,海子家境一般,大学期间父母生意失败,欠下不少外债。

所以,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省吃俭用,同时还在外兼职、勤工俭学。

知道海子的事情之后,他的那位朋友心生怜悯之情,去食堂不仅抢着帮他付钱,还在他不知情的前提下,帮他领了“贫困生助学金申请表”,当着同学的面催着他填写。

海子说,那时众目睽睽,其中不乏“怜悯”和“同情”,他恨不得“找一个地缝直接钻进去”。

怜悯,也许真得源自你内心善意的表达。但是,如果没有考虑到朋友的意愿,就会给他造成无形的重压。

于是,本来处于同一天平上的两个人,便会失去平衡:

一个高高在上,一个重重坠下。

海子是一个很要强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有手有脚,又没有到吃不起饭上不学的地步。”

他相信依靠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度过难关,却因为朋友的“怜悯之心”,将自己灰头土脸的模样赤裸裸地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

之后他的朋友更是“爱心泛滥”,人前人后都经常表达出对他遭遇的同情。

这种一厢情愿的“怜悯”,使海子的自尊心不断地遭受打击。

而他们的友谊最后走向终结,也就无可厚非了。

法国电影《触不可及》描绘过一段真挚的友谊,下半身瘫痪的主人公菲利普在谈到他的朋友瑞德斯时说:“我要的就是这样的人,没有怜悯没有特殊对待没有歧视。”

其实,友情没有那么复杂,它不需要什么同情和怜悯,它只需要两颗平等的心的相互交换。


朋友间的四条潜规则

03
不迁就

《世说新语》里面有一则名为“管宁割席”的典故:

管宁和华歆本是好友,一次同坐一席读书,有个穿着礼服的人坐着“豪车”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

管宁当即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坐,说:“子非吾友也。”

也许有人认为管宁的做法有些过激,却不知道华歆早有“拾金而昧”的先例,要不是管宁当时阻止,早已酿成大错。

中国人喜欢说“朋友如手足”,还有一句意气风发的豪言“为朋友两肋插刀”。

但是,即便是再好的朋友,也要保留自己的底线,不能无原则的迁就。

房祖名和柯震东,一个一出道就有父亲成龙的扶持星光璀璨;一个一炮而红是当年炙手可热的偶像。

他们之间的友情,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为娱乐圈津津乐道。

但是,最终的结局却令人不胜唏嘘,因为涉毒两人有大好前途的年轻人锒铛入狱。

“第一次在他(房祖名)家拿出来的时候,是有点意外,但是因为他的缘故,我觉得没有关系,很愚蠢地认为只去吸一口就离开。”

这是柯震东进行讯问时候的原话,无非就是出于对朋友的迁就,但是就是这不经意地“第一次”,却将他一步步拉进了难以挽回的境地。

而最大的讽刺是,在此之前,他还和一众明星一起拍摄过禁毒宣传片。

其实,作为朋友更应该坚守住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要因为维护所谓的“友情”,而迁就朋友的错误,甚至是同流合污。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如果一段友情需要靠你不断迁就去维系,那么何不学习管宁“割席断义”。


朋友间的四条潜规则

04
不越界

陈道明在接受《时尚先生》杂志采访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觉得人真是掏心窝子的时候,就离分开不远了。有时候有朋友跟我说太多他自己的东西,我会制止他。

一、这个跟我没关系,对我来讲是没有用的;

二、掌握对方太多的东西,会产生一种“悬空”的情绪,永远在两人之间罩着。

这种距离不会产生多少美感,到头来只落得个“不在乎”。

这是陈道明的交友原则。在他看来,友情是“彼此对对方的存在感到一种愉快,而不是整天厮混在一起。”

亲密无间的朋友,固然令人羡慕;但是千万别拿自己不当外人,对朋友的生活肆意地介入。

知乎上有人提问:“什么是朋友间的越界行为?”

有网友总结了八大“最不能容忍”:

1、不要以为你和朋友关系铁,朋友的东西就是你的。
2、不要以为你和朋友关系铁,就可以让朋友为你埋单。
3、不要以为你和朋友关系铁,就可以侵犯朋友的私人空间。
4、不要以为你和朋友关系铁,就可以和你的朋友天天黏在一起。
5、不要以为你和朋友关系铁,就不注重礼节。
6、不要以为你和朋友关系铁,就可以随便借钱。
7、不要以为你和朋友关系铁,就可以让她(他)来决定你的事。
8、不要以为你和朋友关系铁,就可以靠朋友过一辈子。

其实,这些大都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但是日积月累起来,便会让彼此的友谊遭受重创。

在现代,人际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及,它就是“界限感”。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朋友间的相处常常会模糊彼此的界限,末了还自以为是地加上一句:“没拿你当外人。”

对,你是没拿自己当外人了。

可是,你有没有考虑过,即便是对待自己,别人也是有要求的呢?

思想家蒙田曾这样描写过自己年轻时候的一段生死至交:

“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爱他,我觉得我只能如此回答,因为他是他,因为我是我。”
这无疑将朋友间的界限感,说了个通透彻底:

最好的友情,就是亲近地保持距离。

不攀附是人品,
不怜悯是修养,
不迁就是底线,
不越界是操守。

你与朋友的相处之道,便是你一生的处世之道。

谨记朋友间的这4条潜规则,愿所有人都能够遇上与你相伴一生的真朋友。

朋友间的四条潜规则

相关文章

  • 朋友间的四条潜规则

    你与朋友的相处之道,便是你一生的处世之道。 伏尔泰说:“友谊是灵魂的结合,这个结合是可以离异的,这是两个敏感,正直...

  • 朋友间的四条潜规则(经典)

    转载:著名人 [蔡礼旭] 你与朋友的相处之道,便是你一生的处世之道。 伏尔泰说:“友谊是灵魂的结合,这个结合是可以...

  • 朋友间的十条潜规则

    1、不要在朋友面前炫耀 你买了辆新车,你买了个新房,你交了个新男女友,这种事儿尽量避免在朋友面前晃悠。你自己都知道...

  • 职场潜规则

    文/职场小海龟 初次听到职场潜规则,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你是否有被潜规则所左右?有无听说被潜规则的朋友?哪些行业...

  • 2018我的上半年

    在我的上半年里一共发了四条朋友圈,四条朋友里面还有两条是分享了两首歌,这四条朋友圈分别是2018年1月16号,2月...

  • 2021-08-16

    成年人社交潜规则:这四条,必须懂 ①圈子不同,别强融 你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你也融不进一个不属于你的圈子。 ②自嘲...

  • 朋友交往潜规则

  • 关系再好,朋友间都要注意的10个“潜规则”

    01. 不要在朋友面前炫耀: 你买了辆新车,你买了个新房,你交了个新男女友,这种事儿尽量避免在朋友面前晃悠。你自己...

  • 潜规则

    “潜规则”看到这三个字,一般都会想到“男、女”之间的潜规则,其实“潜规则”有很多,职场潜规则、官场潜规则、社会潜规...

  • 那只四条腿的朋友

    初春时,清风柔滑飘过,细雨润过万物,滋养萌芽秀出。 天地万灵皆跃跃欲试舒展身躯,孩子们也奔野在鸟语花香中,嬉闹间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朋友间的四条潜规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wxe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