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读了杜效明老先生转发的一篇文章,现转摘于简书,也好让自己时时翻来读读。
备课的过程首先是一个将学生、教材和教师自己进行维整合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知识准备、心理准备和情感准备的过程。备课需要老师的技巧和匠心,那么关于备课有哪些新的理念和技巧呢?
01 三个新理念
备课新理念一:教师要成为学习设计师
教师两大专业行为,即备课与上课,二者比较,备课更为专业和重要。备课的专业说法是学习设计,课堂革命的前提是学习设计的改进,而常规备课不适应核心的要求。专业方案直接关联学习设计,教案就是教师专业度的一个重要体现,但是许多老师的教案并不专业,也不专门。
不专业不专门体现在三个方面:1)形式不专业:几十年的老套路,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2)生产过程不专业,许多教师并不会认真写教案,不分析具体情形,照搬照抄,甚至直接在网上下载下来。3)不专门:有教师不因人因时而变,教案一用多年。
而专门的方案制订需要理论、规范、技术和工具的支撑。教师要成为学习设计师,才能构建高质量的课堂,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备课新理念二:始终带着产品的思维展开
产品思维线路图是这样的
先发路线-----显性的逆向设计。整个过程需要边生产边学习。
跟进路线------隐性的导航设计,尊重和满足用户的需求和体验中埋下息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不知不觉地导航丰用户的认知走向。
错综交互路线------只有显性和隐性紧紧贴合,才能实现课程目标。贯穿“用户需要怎样的产品”,渐渐地被“我希望你能产生这样的共鸣”所影响。
学生在完成一次学习闭合的同时内动力再次激发,学习的能量在巅峰中得以存续。
备课新理念之三:充分放大关注学生差异这一维度
备课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两种关键性的认知差异:一是起点差异,二是思维差异。学生个体间的起点差异直接决定着教学起点的定位问题,如果教师对学生个体间的起点差异研究不透,就有可能影响教学计划实话的针对性。
思维差异是指有的学生抽象思维发展得很快,有的学生形象思维发展得很好。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材料和设计多种活动方式,供他们选择,使之每种思维方式与学习材料和活动高度匹配。
02 四大技巧
技巧1:常听“老教师”的课
所谓“老教师”是指对所教内容已经有比较丰富的经验(至少两轮)。在听课时,注意把握整体框架,整节课的主线是什么,重点和难点如何分布,高潮在什么位置以及怎么处理)。课后尽量和被听课教师讨论。
技巧2:反向设计你的教学
第一步:确定期望的结果。
第二步:确定学生应该达到的程度。
第三步:对教学活动进行计划。
技巧3:用思维导图备课
教师要做到五懂:一是读懂课标。二是读懂教材。三是读懂习题(编者的用意),四是读懂自己(教学心态、教学情绪、专业水平等),五是读懂学生。(课堂主体)
技巧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给予适当调整、变动等,使之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及实际状况等
创造性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优化的过程,是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结晶,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融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