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1000】人际关系

作者: 温暖的娟子 | 来源:发表于2019-06-12 07:19 被阅读35次

    标签:武志红的心理学课|练就人际关系的火眼金睛

    01

    什么是自信?什么是自卑?什么是倔强?

    武志红:从关系视角看,所谓自信,是内在的父母对内在的孩子充满信心,这是发生在关系中的。与之相似的,“自卑”就是内在的父母不相信孩子;“倔强”是你不爱我又想让我听你的。

    我认为,内在父母可以理解为潜意识中父母的期待, 就是说你内心深处有“原生家庭”的影子 ,也可以理解为整个外部社会文化,如社会道德 。内在小孩可以理解为6岁前的自己(6岁性格基本形成)。

    记得李笑来在《财富自由之路》里面是这样定义自信的,所谓的自信是现在的你对未来的你充满信心。是现在对未来的信心,是从时间视角上来定义的。

    小时候,妈妈给我按了一个倔强的名。在青春期,我内心特别叛逆,也不敢反抗,就表现为倔强,表现为你说的再对都不想听你的。例如,因为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受到父母不公平待遇,自己生闷气,经常发生在傍晚,在晚饭时,明明感觉自己特别饿,就是不吃饭,劝也没用,饿到胃病发作,天昏地暗,早晨起不来,通过自我惩罚达到让你心里内疚的目的,通过这种“作”来检验你是否在乎我的感受。青春期是我最瘦弱的生病最多的学习任务最重的一段时光。身心俱疲的感觉。

    现在终于明白倔强的原因是我没有感受到你的爱,还想让我听你的。内心有个声音:为什么要听你的?你根本不在乎我。

    反思:我做为母亲,孩子正在青春期,他感受到我无条件的爱了吗?不是控制的爱,不是你听话我才爱你。通过孩子内心深处是不是逆反来检测一下。有时候,孩子的行为,在提醒我,在乎他的感受,学会感受爱的能力,他才更加知道自爱。推荐听樊登读书《感受爱》。

    02

    性格是什么?

    性格决定命运,这里包含着“客体关系理论”,一个是主体,一个是客体。任何一个关系里你是唯一的主体,另一个角度是,万事万物都是我的客体。

    我们都很注重童年,尤其是3岁前。精神分析理论中,内在父母孩子的关系称为内在关系,你和父母,或者和其他抚养者的关系会内化到你自己心中,就是你自己的性格。

    可以这么理解:从关系的角度看,性格是6岁前,你在家庭关系中形成的一个固定的处世为人方式,是你和父母关系的外在反映。

    明白这些知识之后,有什么好处呢?你会明白一个人当下想跟你构建什么关系,反映的是他的内心和他的童年。而这会让我们在改变关系模式时,能够有更多办法。

    如果没有这种理念,命运就是一种外在的力量。外在模式是内在模式和原生家庭决定的,当下的命运在逐渐重复,有了这种认识,人生就会不一样。外在命运是内在的呈现,你要知道自己的内心是怎样形成的。

    03

    什么是投射?什么是认同?

    当下的关系模式反映了内在关系模式,这时候涉及两个词:投射、认同。

    什么是投射?就是把内在的关系模式投射到当下关系模式。有时候别人感受到的东西是我投射给他的。如果我认同了他,我在跟他的关系中产生的感受,是他心中早就有的。

    “投射”后还可以不“认同”。武老师用领导骂人的案例,当领导继续给你投射,说你不好,骂你不思进取,而实际上是你既乐观又能干,你不再认同了,你明白这是领导自己的问题,这就是投射不认同。而这位领导在内心中,其实是在指责自己“不思进取”。

    04

    认识关系,在关系中成长

    当你在跟任何人相处的时候,不仅要知道他表达了什么,更重要的是,他想构建什么样子的模式。当你形成了“第三只眼”,你就有了“抄后路”的能力。

    任何人表达的都是他自己,都是他自己向外投射的结果。

    关系极其重要,我们的专栏就是为了让大家拥有自己说了算的人生,我们需要关系的辅佐,在关系中才能成为你自己。

    心理学重要的部分是在乎自己的感受。我想说:尊重你的感受,是一切的根本。

    【80/1000】 6岁性格定型了?父母要怎么做?

    【81/1000】从“吃相”看你与他人的关系

    【83/1000】恨也渴望被看见

    【84/1000】当我的感受被你感受到时,我就感觉到了爱

    【87/1000】你既可以好,也可以不好 【88/1000】到底怎样才能活出生命力? 【90/1000】小黑屋意味着与一切关系隔离 【93/1000】关系即是一切

    【220/1000】人际关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20/1000】人际关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gih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