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学育儿(二)《房间》

作者: 石小露 | 来源:发表于2016-07-01 21:33 被阅读356次
《房间》

女孩乔伊十七岁时被邻居绑架,囚禁在一个狭小的房间里长达七年之久。在此期间她遭到强奸,生下了儿子杰克。和所有妈妈一样,乔伊竭尽全力为儿子创造一个安全和开心的成长环境,但是随着杰克一天天长大,他的好奇心使他无法再满足于这个世界。杰克五岁生日后不久,乔伊痛下决心,精心策划,终于带着杰克成功逃出了那个房间。然而,逃出来后,这对脱离社会太久的母子才发现,现实世界成为了他们更大的挑战。在家人的支持下,他们最终走出了囚禁自己心灵的房间。

这部电影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故事取材于真实事件。2015年上映,目前已经斩获奥斯卡多个奖项。大部分影评都在讨论它对身心自由的诠释,而从一个母亲的视角看来,我觉得这部电影通篇都在展示“陪伴”的重要。

五岁的杰克生长在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诡异环境中,他的世界逼仄闭塞,但是比起正常家庭中的小孩,他反而得到了母亲全然的陪伴,五年寸步不离的朝夕相伴,给他幼小的心灵注入了超越同龄人的勇气和力量,当房门开启,这份力量爆发出令人震撼的光芒。

通常而言,父母爱自己的孩子,却又为孩子的粘人烦恼,总是担心他们学不会独立。无私的亲子之爱固然指向分离,但分离不是一刀切,不是“你该自己睡了”或者“你该离开家了”的硬性指标。分离的坐标在每个生命体的内部,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好比水满则溢,当一个人的内心储备了充足的爱和安全感时,分离才会自然而然的发生。从这个角度讲,有些孩子很小就具备了独立的灵魂,而有些成人一辈子都无法离开父母。

电影中,杰克虽然对世界一无所知,适应的速度却超过成人,从他不敢和妈妈以外的人说话,到和外婆外公乃至医生坦诚地表达自己,只用了十天的时间,他甚至很快交到了一起玩耍的朋友。一个人社会化的能力并非取决于他在社交场合操练了多久,而是根源于清晰的自我和健全的人格,一旦我们对自己拥有了足够的信心,这世界就无可畏惧。

一个老家在乡下的朋友跟我提起过一个现象,她家孩子在城市长大,直到五六岁,还无法跟父母分床独自就寝,而她回乡下探亲时,看到亲戚家的孩子很小就能自己睡,既不需要安抚也不需要陪伴。据她观察,这种对自己睡觉处之泰然的小孩,他们的母亲都没有工作,每天都是做家务、带孩子,从孩子一出生就与孩子形影不离,于是分离也变成了一件水到渠成、毫不费劲的事。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没有婴儿这回事,当你发现了一个婴儿时,你也就发现了一个母亲。”客体心理学强调“原初母爱灌注”,就是要通过长时间和高质量的陪伴,为儿童的人格注入坚实的安全感,一个生命首先要确定自己能活下去,才能谈到日后的发展,而安全感正是为生存的信念背书。发达国家为女性提供长达两三年的产假,在一些比较富裕的社会,全职太太甚至成为一种理所应当的文化,都是出于对这一科学原理的遵从。

如果缺乏对这条规律的认知,我们很有可能受到本能之爱和功利之心的双重驱使,力求通过物质的手段成为够格的父母。我身边很多这样的例子,孩子出生之后,年轻的父母发誓要为自己的宝贝提供最好的一切,他们开始更加拼命的工作,追求更高的权力和更多的金钱,殊不知孩子需要的不是他们的钱,而是他们的陪伴。

这也是留守儿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原因之一,蒙特梭利说过:“没有受到妥善照顾的宝宝,有可能会让将来的国家和社会得到报应,因为孩子将可能成为未来国家和社会里的消极个体,并成为社会进步的障碍。”无论父母的初衷是自我实现,还是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在孩子上小学之前,牺牲掉陪伴的时间去追求外物,都是舍本逐末的无知行为。

尹建莉老师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中写道:“对父母来说,在一切养儿育女的目的中,没有比和孩子在一起本身更重要的目的。一切因出于功利的或教育的目标,牺牲和孩子相处的行为都是得不偿失的。”

陪伴是否充足,孩子内心有没有足够的安全感,从一件事上可以清楚的分辨出来,就是孩子对上幼儿园的反应。一般而言,有充足安全感的孩子,无论他是否喜欢上幼儿园,都能很快适应和接受这一安排,而那些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则要经历长久的抗拒和剧烈的情绪反应。我经常在我儿子幼儿园门口见到一些被老人送来的孩子,搂着家长的脖子号啕大哭,甚至抽搐晕厥。一方面,老人在带孩子时习惯使用一些破坏安全感的恐吓言辞;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推断出,孩子的父母大概没有太多时间给予充分的陪伴。

电影中,当电视节目主持人质疑乔伊,提出为什么不让绑架者把杰克送到福利院,以便让他获得正常的成长时,乔伊茫然无措,后来甚至因自责自杀。

何为“正常”?现代社会信息爆炸,我们接收了太多所谓正确的育儿方法,却更加的无所适从。对与错如何区分?好与坏怎样分辨?

电影中,五岁的杰克两次救了他的妈妈,一次是靠自己的勇气逃离有形的房间,一次是用爱的能力将妈妈带离绝望之境。这样的孩子是正常的吗?抑或是比正常还要出色?

电影的尾声,杰克说:“这世界上有那么多东西,有时候还很恐怖,但是没关系,因为还是你和我在一起。”

身为父母,每当我们心生疑虑,我们可以蹲下身去,凝视我们的孩子,因为他们知道答案,他们就是答案。

相关文章

  • 看电影学育儿(二)《房间》

    女孩乔伊十七岁时被邻居绑架,囚禁在一个狭小的房间里长达七年之久。在此期间她遭到强奸,生下了儿子杰克。和所有妈妈一样...

  • 看电影学育儿

    看完《摔跤吧!爸爸》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想更多的人看到的是为了一件事努力奋斗不畏艰辛。我看到除了坚持还有作为父母的...

  • 看电影学育儿(六)《大鱼》

    爱德华生性热爱自由,成年之后,他选择离开家乡,踏上了环游世界的旅程。一路上,爱德华遇见了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角色,经...

  • 育儿的焦虑

    我看的第一本育儿相关的书是崔玉涛的关于婴儿护理的我看的第二本育儿的书是武志红的《为何家会伤人》。这本书其实不算育儿...

  • 房间(二)

    好像被锁了,不让发,用图片凑合看吧。

  • 房间(二)

    我梦到一个女孩,看不清楚她的样子,身高和我差不多,一身洁白的羽绒服,我们在小区门口相拥在一起。接着她拉着我的手欢快...

  • 【专业解析】2019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专业考研六问六答,必看

    本文系统介绍中传电影学考研难度,中传电影学考研就业,中传电影学考研辅导,中传电影学考研参考书,中传电影学考研专业课...

  • 【育儿】六星级房间

    今天早上,我起床后准备去厨房做饭,青青见我起床也跟着爬起来,自己慢慢穿衣下床。我见床上被子凌乱,便想让小朋友...

  • 看电影学育儿(七)《模仿游戏》

    二战期间,盟军苦于德国的加密情报无法破译,在战争中始终处于不利地位。政府召集了一批数学家、逻辑学家进行破解工作,图...

  • 看电影学育儿(十)《心灵捕手》

    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教授蓝勃在公告栏出了一道难题,希望他那些杰出的学生能解出答案,结果年轻的清洁工威尔在打扫走廊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电影学育儿(二)《房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xfq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