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荀子论“学习的目的”

荀子论“学习的目的”

作者: 妙笔必生花 | 来源:发表于2020-05-11 15:30 被阅读0次

        荀子曾说过这一句话: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第一句,学不可以已,这里的已已经表示了结束、完结的意思,阿雪表示的就是学习的意思,所以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学习是不可结束的。

        他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在这句话中,他说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出来的,这个过程是很间单的,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提取出来的,而作者的意图我觉得就是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并且当你学习了之后,你就会比以前变得更优秀。

        輮以为轮,这句话讲的就是:我们需要把木头晒干了,才能更好的做成车轮,而把木头做成车轮之后,就算我们把车轮再晒,它也不会变回原来的样子的,这就是因为它当时的打磨的过程。而这句话比喻的就是:如果学习,那么就不会再降低到很低的地步,就会往更高的地步去探寻。

        金就砺则利,这句话中的砺的本意就是打磨的意思。而砺的比喻义就是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不可以中断,而且当你学习了之后,你就可以比以前变得更优秀,更强大。

        而荀子表达的真正目的就是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不可以中断,而且当你学习了之后,你就可以比以前变得更优秀,更强大。我是非常认同他的观点的,因为毕竟一个人不读书、不学习的话,你就会没有一点的知识,就会被别人瞧不起,而这正是你的弱点,如果你的弱点被别人看到后,别人就会欺负你,这时候想问你特别的弱小、无助。所以说只有你阅读、学习的话,你才可以变得强大,所以说我是非常认同荀子的观点的。

        对儒家而言,有两个人说的是性本善,在学习方面是求则得之,舍则失之,那两个人便是孔子和孟子。还有一个人,他说的是性本恶,在学习方面是劝学,学不可以已,人家就是萌子而他就是荀子。对于他们三个而言,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观点,其实三个人的观点我都是挺认同的,不管是求则得之,舍则失之还是指还是劝,学不可以已,其实他们说的都是学习,每个人都是要学习的。

        是的,其实在这他说的这一段话,他是在一直描述什么是学习,学习的意义是什么,所以说,荀子就是要让我们好好学习,只有学习才让我们变得更强大!

相关文章

  • 荀子论“学习的目的”

    荀子曾说过这一句话: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

  • 学习的意义

    孔孟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都是强调要去学习,学习这个过程的意义。荀子曾这样说道: 荀子说学习没有止境,学无止境...

  • 学习的目的——荀子选读

    学习是每个人每一个学生都避免不了的事,不管是三岁的小朋友还是18岁的青年,都要学习,可是学习的目的并不相同,有的是...

  • 教育学今日学习份额12

    荀子 荀子提出“性恶论”,否定道德先天论,是唯物主义者。 荀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化性起伪”,认为学习是人的素质和...

  • 教师资格证备考(七):我国的教育目的

    有关教育目的确认的理论 1、社会本位论: 荀子,赫尔巴图,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 2、个人本位论: 卢梭,孟...

  • 性恶论

    貌似经常要跟所谓的“人性”打交道,在国庆节就写了点。 荀子的“性恶论”以前的误解 1,性恶论和性善论目的都是一致的...

  • 电影《狩猎》儿童无知和群众愚昧只是假象,人性本恶才是真相

    “性恶论”是荀子最早提出的。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其善者伪也。人的知识、智慧、品德等,都是经过后天学习、教化而来的,...

  • 论学习的目的

    当我们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总会有目的,而不管是外在的目的还是内在的目的,这也都算是自己的一个目标,也是想要达到这个目...

  • 《孤独者》与性恶论

    《孤独者》中的性恶论与荀子提出的性恶论大致相同。 荀子的性恶论是指人性的本质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

  • 放任本性则乱,接受教化则善

    荀子首先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人性本恶的论断,与孟子的性善论针锋相对。孟子和荀子的出发点都是要人们向善,性善论和性恶论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荀子论“学习的目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xmu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