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写到路德的宗教改革指出信仰不需要教会这个代理人,人人都可以通过《圣经》直接与上帝交流。路德称罗马教会是“打着神圣教会与圣彼得旗帜的、人间最大的巨贼和强盗”。因此他倡导建立不受罗马教廷管辖的民族教会,采用各民族独立的语言和仪式。
路德因宗教改革被教皇开除教籍,继而遭到神圣罗马帝国的判刑。他在教庭和皇权这政教两方都遭遇审判,不得不躲在瓦特堡。他在此期间,将希腊文的《新约》翻译成德语。这是贯彻他的改革思想的具体作为,而这一翻译经文的行为正是圣哲罗姆的路德版本。圣哲罗姆是将希伯来文《旧约》翻译成拉丁文,其初衷是让更多的人能够读到上帝的真言,但是天主教会却垄断了拉丁文和《圣经》的解释权,在凡人与经文之间制造了障碍。而路德翻译德文版《新约》,是在用圣哲罗姆的方式打破教会的垄断。
丢勒的《圣哲罗姆》创作于1514年,路德是在三年后的1517年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对于教会在现实世界里的腐败,在神学论辩上的独裁,对于个人和教会、本民族和罗马教宗之间的矛盾,路德是用语言的主张和翻译德文版《新约》的行为践行他的改革思想。而丢勒则是通过对“圣哲罗姆”这一图示的使用和改写,用图像和视觉工具传递出现实的冲突和改革的思潮。
拉丁语是基督教作为一个大的想象的共同体的媒介,它把超越尘世的权力秩序和世俗世界相连接。教会将拉丁语规定为【真理语言】(truth language),这就将拉丁语从语言群体中剥离出来,它不再属于普通人的交流工具,而成为一种拥有特权的符号系统。从而拉丁语具有神圣性和真理性,其他语言与它不再是平行、可以互换(翻译)的关系。在中世纪的西欧,拉丁文是唯一被教授的语言,所有其他语言都不值得被教授。
这种使用特权语言来整合想象的共同体的方法,在大共同体的建构中都有使用。比如伊斯兰教认为只有阿拉伯文是真理的符号,唯有它才能传递安拉的真意,所以《古兰经》是不可翻译的。
由此,语言作为共同体的特权符号,不仅是信息交流的渠道,而且是一个宇宙观(包括天堂和尘世、天上和地下,生前和死后)的轮廓线。没能掌握这种语言的人是无法知晓自己的今生来世和世界的面貌,犹如盲眼一样。因此,对神圣语言的垄断造就了特权阶层,能够通晓拉丁语和方言的双语层级成为连接普通人与真理的中介,教会只手遮天的权势一部分也源于此。
梦觉图像学188古往今来,所有的故事里的主角都是不变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