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清史上,有一位洪秀全似的枭雄人物,他中过秀才,当过教师,后来扯起队伍搞割据,甚至要取代咸丰当中国皇帝。
他叫苗沛霖。
此人最擅长做墙头草,人尽可夫是他的标签,不择手段扩大势力,雄据皖北,拥兵十余万,与满清、太平天国、捻军都是盟友。
苗沛霖是安徽凤台人,清嘉庆三年出生,字雨三。祖辈世代务农,家徒四壁是他们家最好的写照。苗沛霖从小渴望改变命运,通过科举改变人生。此人天赋不足,屡败屡战,直至三十岁才考中了秀才。但他发现,脱去童子身份,成为一名生员,该穷还是照样穷。他人生的转折点,在太平天国起义期间。
捻军是起义军的一支,苗沛霖仗着胸中有墨投入捻军。起义军大多数都是泥腿子出身,对知识分子有钦佩和尊重。苗沛霖在这儿受到欢迎,入幕中充当“红笔师爷”。
苗沛霖不甘寂寞,他认为捻军都是一群草莽,最终离去。捻军的礼遇让他自信倍增,多次自荐于寿州知州金光筯。金光筯根本没有将他当一回事,苗沛霖回乡,想要拉扯起一杆大旗招兵买马,却遭到冷漠对待。失败的苗沛霖最终只能靠教书维持生计。
1856年,捻军横扫凤台县武家集,苗沛霖才迎来他最大的转折点。被捻军打垮的地方武装,想起了当初苗沛霖的见解,突然认为他是真有才学,于是纷纷请教他。于是苗沛霖打着“御捻”的旗号,在当地豪绅的资助下,组建苗家军。汉人豪强多,大多数以省籍命名,但很少用姓氏命名,曾国藩、李鸿章都没有。而苗沛霖就敢光明正大把自己武装起名为苗家军,苗熙年、苗长春、苗景和、苗景花,都是这支苗家军的骨干。在这支苗家军中,苗沛霖当仁不让就是“皇帝”,说一不二,咸丰的命令在苗家军不好使。苗沛霖治军才能突出,号令严整,令出必行,赏罚分明。在安徽痛击捻军,各地豪强见苗沛霖如此厉害,纷纷依附。仅用了一年,1857年,苗沛霖就成为安徽北部实力最强的割据军阀。
羽翼颇丰的苗沛霖有了异心。他想要像自己的同乡朱元璋那样,建功立业,借口寿州擅杀案与太平军、捻军连成一气。
三方共同攻打寿州,苗沛霖拉起了抗清大旗。他还建立天顺王国,称“河北天顺王”。苗沛霖以为清廷气数已尽,自己定能功成名就。随着清军进攻越发激烈,苗沛霖难以抵御,毫不犹豫再次投降清朝,对苗沛霖的反复和暗中通敌,清政府十分生气。为了平息清廷怒火,苗沛霖将主意打到了陈玉成的身上。
他命心腹给陈玉成带去亲笔信,信里对陈玉成许下誓言,若是陈玉成能到寿州共谋大事,他一定拉扯人马协助。陈玉成虽然痛恨苗沛霖的投敌,但是却也寄希望于苗沛霖反复无常,能够重新加入己方阵营。他不顾部下劝诫,前往寿州,结果被苗沛霖抓住。陈玉成临死前怒斥苗沛霖:“吾今日死,苗贼明日亡耳!”这话竟然一语成谶。
当时,苗沛霖控制着数十州县,兵力数十万。虽然苗家军名义还是清朝臣子,但清朝派的县令在苗区根本没有权力,有名无实罢了。生杀予夺,官员任命,全是苗沛霖说了算。清廷对苗沛霖以拉拢为主,又不敢允太多筹码,苗沛霖非常不满。之后清廷基本解决太平天国起义后,开始对苗沛霖下手,僧格林沁要求苗沛霖解散苗家军。苗沛霖怎么可能答应!同治二年,1863年,苗沛霖在太平天国还没有完全覆灭的情况下,奋起反清,结果在僧格林沁的反击中,苗家军全军覆灭,苗沛霖本人也战死阵中。
他曾经分析过自己失败的人生,说是被读书耽误了。为此还作诗《秋霄独坐》:
手披残卷对青灯,独坐搴帷数列星;六幅屏开秋黯黯,一堂虫鸣夜冥冥。
杜鹃啼血霜华白,魑魅窥人灯火青;我自横刀向天笑,此生休再误穷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