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读《梁启超传》第一章,收获良多。
之前对于梁的认识,除了历史教科书仅有的几张照片和寥寥几笔之外,还读过他写的《中国历史研究法》。但对他的生平了解甚少。
此次读他的传记,开始思考他与同时代其他人的不同。
广州新会,梁启超故居比如,我第一次了解到,他的家乡属于典型的岭南人家。据老师讲,梁姓出现在广东一带最早起自宋代。书上说,梁的祖父(梁维清)用家族“公尝”奖励的“封包”买了十几亩田,加上原有的十几亩,共二十余亩。何为“公尝”?公尝大体有两类:一类是祖传公尝。即该姓族或本房上代祖公在给后代分财产时,留下一部分作为公尝财或尝田;另一种是捐捡公尝。由此,足见其家底殷实。梁家在当时应该算是个地主吧?
梁启超故居远景在第一章讲述祖父的一节中,作者讲到了教育的问题,他指出:当时国民中普遍的状态(愚昧自私、目光短浅、心胸狭窄、苟且偷生、奢靡腐败、不思进取),“其根源就在于教育的缺失”。可见教育于个人及国家命运上举足轻重的作用。
接着,作者重点提到了关于儿童的早期教育问题。这一点对我的触动很深。
梁启超在四五岁时开始读书,祖父常给他讲授《四书》和《诗经》。另外,尤其喜欢给他讲英雄传记和宋明历史故事。在这些人文教育的熏陶下,爷爷帮助他完成了少年阶段的思想启蒙,为他一生的求学、立志、立身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梁启超塑像多年之后,梁公将当时教育培养出来的人称作为统治者“终身盘旋于胯下”之奴才,真是既形象、又敢说啊!令人钦佩。
“教育是一个人的根本,......而早期教育,更是根本中的根本。”——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