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教育
一个妈妈对过年的一点思考

一个妈妈对过年的一点思考

作者: 唯蓝 | 来源:发表于2017-01-13 15:01 被阅读85次

文/  唯蓝

过大年

这几天家里的小朋友总给我念这个儿歌: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念完“扭一扭”,她欢快的扭扭屁股,乐的哈哈的。我问她这是什么歌,她说是忙年歌。

忙年歌我没念过,但是歌里说的事我倒是很熟悉,吃麻糖,扫房子,熬年,那些都是小时候过年的美好画面啊。

你还记得我们小时候是怎么过年的吗?

那会是八十年代,整个中国经济还不太发达。

小时候的年画

一进腊月大人们就忙起来了,准备着过年。家里所有床单被罩和穿过的衣服统统要清洗一遍,打扫卫生,擦玻璃,房子要粉刷一遍。好多亲戚们互相帮趁着做营生,都是那么几样:炸麻花,炸伞子,压粉条,蒸馒头,炖肉,缝被子。在大年前要准备好很多现成食物,正月里只休闲,做饭也不多费力,现成的食物热一下就吃。还要买新衣服,或者扯块布料,到裁缝那量尺寸,做新衣服。

我跟着母亲去街上采购,干木耳,腐竹,冻带鱼,豆腐,各种食材储备丰富;买柿饼子,黑枣,瓜子花生,糖块,各种做好的食品,多的眼花缭乱口水直流。都不能吃,放着等过年再吃。

于是盼啊盼,大年三十终于来了。早上眼一睁就嚷着要穿新衣服,母亲还会给我梳个平时不常见的新发型。兜里装上糖果瓜子花生鼓鼓囊囊的,就跑出去找小朋友玩了。

早上一起来,父亲就在炉子上出浆糊,面糊糊在锅里熬一熬,熬的浓稠有了黏性就可以贴对联了。我是他贴对联的好帮手。三十晚上,垒旺火,熬年,放鞭炮接神,接完神会在旺火上烤几个馒头吃,沾沾节日的喜气。

初一就开始拜年了,家里亲戚一拨一拨来,酒菜始终不断,谁来了就上桌吃。过大年就是走到哪吃到哪,谁家的热酒热菜都不停。

作为小孩子们就有压岁钱赚了,这是最欢呼雀跃的事。我记得那时候都是给一块两块,最多有五块。等后来压岁钱给到100块的年代,年味就没那么重了。

正月十五闹花灯

正月十五闹花灯一定要看。沿街每棵树上都挂了灯笼,各种各样,挂满好几条街,看也看不过来。正月十五上午要到市中心街道去看“红火”,就是秧歌表演。敲锣打鼓,秧歌队一个接一个,打扮成啥样的都有,严重吸引孩子的眼球。至今仍佩服踩高跷的,北方滴水成冰的冬天,马路上少不了的冰,走路都容易滑倒,还踩着那么高的棍儿!印象最深的是一种叫“恼歌儿”的表演(我家方言“举着”叫恼),一个大人高高举起一个木架子,架子上坐着一个或两个打扮的五颜六色的漂亮小孩,一般大人举两个孩子那就技艺很高超了。我特别喜欢看这个。可惜这个节目后来再也没有了。现在想想,估计谁家大人也不愿意让自己孩子参加这种演出,那么高掉下来怎么办?那么冷冻坏怎么办?

童年的欢乐仍在记忆里,一点没褪色,过大年就是孩子们的天堂。这些过年的记忆滋养了我的整个童年。

花车扭秧歌

女儿五岁了,数数她这几个大年,都是怎么过的?

三岁前小朋友太小,就在北京过年。

有经验的朋友可能有体会,在北京过年对外地人而言,是非常平淡的,和平日里差不多,甚至还要更安静些。没有亲戚在这儿,同事同学朋友们多数也都回老家了,就你自己一家人。我记得有一年大年初一,我们两大一小三个人吃完饺子,看看电视,总觉得家里少点什么。这时楼道里传来噔噔噔噔不绝耳的脚步声,好多人一起上楼了。咣当的开门声,“老哥”“嫂子”的寒暄声,“过年好!过年好!”的拜年声,好多声儿同时响,真掩不住的喜气洋洋劲儿。我知道这是住楼上或楼下的老北京邻居有亲戚来拜年了,而且还是一来好几家,真是热闹。这时候才显出点年味来。

去年选择厦门旅游过年,这样的方式年味就更浅了。除夕那天住在鼓浪屿,一白天小街道上人来人往好热闹,结果下午四点后全岛的小店都关门,老板们都回家过年去了。我们惊讶的发现我们这些旅人连晚饭都没了着落。幸好一家肯德基还营业,没处吃饭的人太多,汉堡几近脱销,好容易抢了几个,一家人一块吃着汉堡过年。夜幕降临,热闹非凡的小岛一片黑暗,寂静异常,根本看不出它在经历着除夕。

放鞭炮 时间过去三十年,经济条件越来越好,想吃啥吃啥,想穿啥穿啥,想去哪去哪。可好像,年味儿却一年不如一年浓了。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竟然是对传统习俗的丢弃,这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你有没有发现,这忙年歌里讲的一切,于我们的孩子而言,竟然是完全陌生的。

我在想,对于我的孩子,年究竟意味着什么?

孩子会给我讲年的故事:从前有个叫年的怪物,总是来欺负老百姓。后来来个白胡子老头,说你们要相信我,按我说的办,就能把年赶走。结果没有人听他的话。除夕这天晚上,老头点红灯笼,点旺火,放鞭炮,全村就他没受年的破坏。后来别的人也学他,果然把年吓跑了,这一天就叫年了。

我问她怎么知道这个故事的?她说是幼儿园老师讲的。

这是她心里的年。女儿心里的年只在于故事里。

这个儿时听过几百遍的故事,在成长过程中被遗失了。人长大了见的太多已经麻木了。听女儿稚嫩的声音讲出来,忽然有点感动:原来我们的古人,早就给年这样的大节赋予了这般传奇的色彩。这么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节日,岂能这么轻易就让它褪了色?

中国的历史文化厚重,一个节日就是几千年的传承,这就是这证据,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值得骄傲之处。

女儿特别喜欢我给她讲我小时候过年的事,非常的向往。当然,也怪我讲的太有滋有味了。

对孩子而言,传统习俗的丢失让她们从未体验过热闹的中国年是什么样的。作为中国的未来一代,在她的成长记忆和文化认同里,这是多么遗憾!作为妈妈,自己已经在成长中体会过了,真的很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有这样的经历和体验。从这个角度来讲,我非常希望传统习俗的回归。

欢度新春

相关文章

  • 一个妈妈对过年的一点思考

    文/ 唯蓝 这几天家里的小朋友总给我念这个儿歌: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 对如何当“妈妈”的一点思考

    今天和朋友聊天,说起了“妈妈”这个主题。朋友的闺女比我女儿大25天,我们是“妈妈”阵营里的战友,一路相互鼓励和启发...

  • 过年时对幸福思考

    每逢佳节倍思亲,古人的语言总是如此精炼,一年一度春节之际,你又在何方?与谁同度呢? 春节,是传统节日...

  • 过年堵车的一点思考

    昨天回来上班,高速上堵车了近3小时。等我开过去之后才发现,没有事故,没有管制,只是单纯的三无辆车压着80的速度,并...

  • iOS | 对封装自定义弹窗的一点思考

    iOS | 对封装自定义弹窗的一点思考 iOS | 对封装自定义弹窗的一点思考

  • 过年好

    总觉妈妈过年讲究太多,可是仔细思量,妈妈絮叨的老讲究其实不是讲究,是母亲对孩子的祝福。过年重要的不是过年,是团圆。...

  • 女人,你会为了孩子而放弃职场之路吗?

    作为一个2年职场妈妈,1年 半职场&半职妈妈,2个月全职妈妈...的过来人 谈一点感受,一点思考 直到孩子出生的前...

  • 新手妈妈的一点思考

    女儿2岁了,好像进入了第一个叛逆期。早上睁开眼就开始闹,大部分的时候我都是满足她,可是有些行为真的不能接受。不接受...

  • 简年3:和秋裤大省来一场新春的邂逅

    又要过年了,这时总有一个问题要被提及,准备在哪里过年。对一个地道的北方人说,过年最纠结的竟然是怕冷。这一点,没在南...

  • 对工作的一点思考

    在单位也好,身处其他岗位也罢,最首要的就是把手头的事情做好。比如在学校,首先得把英语教好。那么怎样才算教好?一是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妈妈对过年的一点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yds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