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到了曹汉澄老师新鲜出炉的辞赋集《水城咏千秋》。曹老师是我刚毕业那两年在学校教书时的老同事,他早上把书送到我的办公室,而当时我恰好不在,回来后才看到了这本书。在认真拜读了一些篇章后,我给他打了一个祝贺电话,恭贺他多年以来的出书心愿终于梦想成真,书中收录的辞赋和书法都堪称精品中的精品,书的装祯设计也非常大气。此书的公开出版,可谓地方文化界的一件盛事!
看了作者简介,我才了解到曹老师今年已经83岁了,而在我印象中他不过才60多嘛。我与他的交往应该说绵延很多年了,除了当年在学校我们是教同一个年级的同事外,我离开学校到了报社之后,他一直都是我们报社的忠实作者和读者,他的很多辞赋之前都曾发表在报刊上,为我们的副刊版增色不少,并收获了一众忠实粉丝;他的书法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在苍劲有力中不乏温柔蕴藉,可见功力之深厚绝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就。这几年纸媒式微,我也离开了报社,我们就很少见面了,掐指一算,差不多有两年多没见了吧。不想今天又错过了,真是遗憾。记忆中,他人长得精瘦干练,话虽不多,但总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一副两袖清风、严肃方正的中学语文教师形象。老先生老骥伏砺老当益壮,可叹可敬,实乃我辈的榜样啊!以后当我感到人生没有意义,当我想偷懒躺平的时候,就想想曹老师,兴许动力就来了!
虽是学中文出生,又教过书当过记者编辑,长年与文字打交道,但说实话,我的古文底子并不厚,对汉赋这种铺张扬厉的文体了解不多,读曹老师的辞赋只感到词色清丽、节奏明快、铿锵悦耳,此外就无多大感受了。清华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著名文学评论家、新津人蓝棣之教授,当年在读了曹老师的《新津赋》后,心情激动地写下了《一篇"汉"赋富有风情》的评论,他在文中写道:"在此赋中,他(曹)从自己的意念出发,用艺术的语言叙写新津的人文地理,水城山色,悠悠历史,骚人行踪,历史沿革,古今变迁,都写得令人神往。这是因为他在创作中把日常现象转化成艺术真实,把主观体验转化成客观叙述。因此,《新津赋》既是一篇颇有风情的作品,又是一篇字字可靠的社会文献。我相信它会为当世所喜爱,为后世所流传。"
为映证蓝棣之教授的所言不虚,有必要在此摘录一段《新津赋》:
锦绣秀天府,经典典五津。彩笔描绘千年景,口碑传诵百代兴。闾阎相望,山水风韵怡千载;群贤毕至,唐宋诗歌聚一堂。诗圣有情频三顾,吟成八首经典扬;敢问"西川供客眼",环顾"唯有此江郊"。太白送友新津渡,缱绻缠绵写离愁;青绿红白相辉映,别绪也作诗意游。大苏小苏年未冠,竞相赋诗逐风流。放翁、致能亦为诗,皆因山水堪上游。更有竟陵(派)创始人,《修觉山记》集翠荣。噫吁哉,望前贤而衮衮,思来继之焞焞;踵先泽之圣,迹继后事以煌煌也。
书名《水城咏千秋》,即咏水城千秋业绩之意,釆自清人咏新津诗中"水边城郭壮千秋"之句。曹老师在书中写下了新津赋系列,纵情歌咏新津的山山水水;作为一名教师,他又热情记录了新津教育的发展与精髓,但他并不是新津人,客居新津多年,对第二故乡如此"缱绻缠绵",可见新津魅力之大,山水形胜之令人陶然忘返,人文历史积淀之令人刮目相看。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新津人,我有什么理由不热爱自己的故乡,不把更多的笔触投向自己美好的故乡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