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南方医科大学
医声故事|一个诺奖的偶然与必然

医声故事|一个诺奖的偶然与必然

作者: 南方医科大学 | 来源:发表于2017-11-07 18:59 被阅读10次

       

从医学萌芽以来,出现了许许多多盘根错节的疾病。人们一次次的尝试,期望去攻克这些难题。有一种就是和“吃太多”有关的疾病—糖尿病。在二战之后,这种罕见的疾病席卷全球。最后是一个年轻人成功找到了禁锢恶魔的钥匙,他偶然的发现源于他必然的良知的伟大。

“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些耳熟能详的生物学理论相信大家都知道。人类从诞生以来就经历着各式各样的自然的磨砺与选择,人变得越来越完备,越来越能适应环境的变迁更迭。但是,在很早的时候人类是吃不饱。当然这种概念也是相对那个时期的人类生理机能而定的。我么的不能就是储存大量的能量进行适应生存,但是随着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再到物产丰裕的现代社会。大量的食物摆在我们面前。这种急速的物质增长摄入与我们原本机能的进化并不协调,因此糖尿病就这样产生了。

糖尿病不同于细菌或者病毒的感染,他唯一的病因就是“吃太多”,就是对于糖的摄入量太多,导致血糖调节紊乱。这种疾病可怕就在于面临两个选择——要么陷于糖尿病的并发疾病的苦楚中,要不就是消瘦而亡。在没有胰岛素的时代,医生给予病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就是饥饿疗法,许许多多的病人也是最后被活活饿死的。人们开始追寻治疗这种病的方法。首先英国医生托马斯 · 考利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胰腺的损伤会导致糖尿病,但是他不清楚这是为什么。而后,德国医生保尔 · 朗格汉斯在研究胰腺的时候,发现了一种细胞群,它们散落地分布在胰腺里,就像一个个小岛。但是他也不清楚这究竟什么。在1889 年,两位德国医生突发奇想,糖尿病可能与胰腺有关系?于是他们切掉了狗的胰腺,发现狗的血糖果然升高、排尿频繁。

而真正创造历史的是这个青年,一个小诊所里的医生——班廷。在切除胰岛素那个研究的 31年后,班廷在一个静谧的深夜里,班廷发现了这篇比他年龄还大的有关糖尿病的论文。当时的他在地方开了个小诊所,但是生意萧条、每天收入只有 4 美元。只好在大学担任临时教职,补贴家用。因为教学需要,班廷在备课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系列关于胰腺与糖尿病关系的文章。班廷突发奇想,既然结扎胰腺会导致血糖升高,那么胰腺的分泌物是不是可以降血糖呢?没人会想到,就是这个简单的猜想,彻底改变了世界。

为了实现自己的想法,班廷找到了生理学教授麦克劳德,他是在代谢病方面的权威。但是麦克劳德和班廷的关系并不好,麦克劳德给他的只是一间实验室和几条倒霉的狗。之后,班廷便开始了他的实验。他先是手术阻断了胰管,这样导致狗的胰腺萎缩。之后,班廷切下了这些胰腺,并且制造了提取物。来切除了胰腺的狗血糖急剧升高、奄奄一息,但是在注射了这些提取物之后,狗又能站起来、甚至奔跑了。这一结果令班廷非常高兴,他给这种物质命名为胰岛素 。但是,因为后续资金的匮乏狗,他只能把自己的汽车卖掉了,又买了另外几条也挺倒霉的狗。但是狗毕竟个小,提取的胰岛素不够用,于是班廷改为从牛身上提取。最后,真正的奇迹产生了,那就是班廷证实了:胰岛素可以有效的降低血糖。

但是实验结果必须要经历实践的检验。当时便有一个患糖尿病的 14 岁孩子,这个男孩因为患有糖尿病,体重降到了只有 50 斤,有严重的酮中毒,眼看马上就要陷入死亡。他的父亲最后问他是不是足够勇敢,用生命去尝试一种未知的药物。男孩勇敢地点了点头,随后接受了班廷的治疗。班廷的敏锐和坚定、孩子的绝望和无畏,共同造就了人类医学史上这个令人振奋时刻。在第二次注射后,男孩的血糖恢复正常,尿糖和酮体也消失了。虽然他必须终身注射胰岛素,但是他将拥有一个完整正常的人生。

当这个传播出去以后消息,全世界的糖尿病病人疯狂涌向了班廷的实验室,无数保守折磨的糖尿病患者似乎看到了新生的曙光。在当时班廷已经为分别为其胰岛素提纯技术申请了发明专利,如果他想成为富翁,只需要抓牢这个专利就行。事实上,在当时很多的人都是效仿这般。但是他关注的并不是金钱,仅仅是胰岛素的产量和质量,仅仅是带给病人的康慰和疗效。但是由于技术的限制,胰岛素的生产效率还是极度低下。就在此时, 有一家公司向班廷伸出了橄榄枝。这家公司利用其生产能力,为仍在进行临床研究、治疗危重病人的班廷免费提供了大量的胰岛素。到1922 年年底,胰岛素的生产能力已经可以满足全球糖尿病患者的需求。之后,班廷以仅仅 1 美元的价格,将各自的专利出售给多伦多大学。而多伦多大学又以非排他授权的方式允许这家公司开展胰岛素的大规模生产和销售。仅仅在 2013 年一年,这家公司就卖出去 115 万美元的胰岛素,而这意味着,这些胰岛素拯救了超过上万名的糖尿病患者;而胰岛素发现至今近 100 年,被这种药物拯救的患者又何止亿万来计数!这可能也是有史以来,学术界和医药工业领域最完美的一次合作!

名誉终归正义!1923年,而班廷和资助他的麦克劳德,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奖,这仅仅是胰岛素成功后的第二年。要知道,诺奖一向以反应迟钝著称,往往需要几十年才会承认科学家的贡献。在众多的诺奖得主中,他们都是在中暮年才获此殊荣。而相比起来,他获诺奖时仅仅 32 岁,也可谓幸运之极。在他的家乡——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伦敦小镇,立起了一个名叫“希望之火”的火炬。这就是为了纪念班廷伟大的成就。是那个偶然的发现为他在艰苦卓绝的科学研究中点亮了火花,而更重要的是他必然的良知的坚毅使得他收获一个超越诺奖成就的尊重与崇敬。

                                            谢 舒健

相关文章

  • 医声故事|一个诺奖的偶然与必然

    从医学萌芽以来,出现了许许多多盘根错节的疾病。人们一次次的尝试,期望去攻克这些难题。有一种就是和“吃太多”...

  • 一个诺奖的偶然与必然

    医学萌芽以来,出现了许许多多盘根错节的疾病。人们一次次的尝试,期望去攻克这些难题。有一种就是和“吃太多”有关的疾病...

  • 砭法,心法,活法……

    与李氏砭法结缘,是必然中的偶然,也是偶然中的必然。 去年,亲戚中令我敬重的长辈生病,在广州中山医看到做完手...

  • 偶然与必然

    荣格说,“世界上没有偶然,所有的偶然都是必然。” 心理学里讲,一些事件的发生,是潜意识的作用下,我们内心深处真实意...

  • 偶然与必然

    生活中有很多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我遇到孩子的爹是偶然,偶然间我们成了同学又成了朋友到恋人最后到夫妻。这些偶然又似乎是...

  • 偶然与必然

    2017年12月1日 星期五 武汉阴上海阴 来武汉签约,中午和行内同事吃饭的时候又谈到我们服务的这些客户们,每位客...

  • 偶然与必然

    一切都是偶然,随机分派,被生下,报了户籍,隶属一个屋檐。人生从这屋檐开始,屋檐下的一切由不得一个婴儿情愿或不情愿。...

  • 偶然与必然

    看到《青春电影档案》的一篇文章描述主人公在年幼的时候被过继给舅母,离开了亲身父母亲。当台湾和大陆彻底分开,台湾迅速...

  • 偶然与必然

    偶然是必然不经意间擦出的或喜或悲的火花!

  • 偶然与必然

    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这是毋容置疑的。 就算我们一直明白这个道理,依然会在确定与不确定的十字路口迷失。 就如同运动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医声故事|一个诺奖的偶然与必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zaj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