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42年,宋高宗赵构封秦桧为魏国公,官至太师。从此秦桧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达到人生权力的巅峰时刻。
秦桧在任期间,主要有两件事情为后世所诟病。一是陷害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所以今天在杭州岳飞墓庙前,我们能看到秦桧夫妇跪像。二是主持签订绍兴和议,卖国求荣,是为汉奸。
秦桧夫妇跪像客观上来说,诛杀岳飞是皇帝赵构的旨意。岳飞功高盖主,岳家军所向披靡的同时也让宋高宗担惊受怕。这是为什么呢?
宋太祖赵匡胤自陈桥兵变直接一步登天成为天子,为防止日后将帅拥兵自重效仿黄袍加身,登基后第一时间用杯酒解除了开国元勋的兵权,并且在治国政策上崇文抑武。
宋高宗曾连下多道御札敦促岳飞前去淮西支援,与友军协同作战。有史料佐证,岳飞并没有立即执行命令而是迟迟停滞不前。大宋律法《宋刑统》规定:贻误战机,应流放三千里或斩首。岳飞不仅不遵守律法而且公然违抗圣旨。
岳飞像这时候秦桧已然揣摩到圣意,借势不断在皇帝耳边鼓吹岳飞谋反,打压同僚,并亲自签发了死刑判决书。在这一事件中,秦桧是一个刽子手的角色,生杀大权并不是掌握在秦桧手里,杀与不杀,还是皇帝说得算,把岳飞之死完全归罪于秦桧,有些许偏颇。
只不过到了明朝,这段历史被冯梦龙改编成戏文,加上当时民族矛盾激化的缘故,广为传唱开来,才使得秦桧奸佞的形象深入人心。
再来说说秦桧卖国求荣。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秦桧和其他高级官员一样随徽钦二帝被俘虏到金。但是这些高官最后不是疯癫就是惨死,而秦桧不仅带着一家老小全身而退,还带回一船的金银珠宝。而根据他自己的描述,难以让人信服,加上在金国的表现,实有叛国之嫌。
逃回南宋后,秦桧带来了皇太后宣布宋高宗继位的诏书,协助赵构坐稳了龙椅。宋高宗登基不久就碰上了苗刘兵变,虽然兵变被镇压,但宋高宗不再信任武将。从这个层面上看,岳飞的死是必然的。
靖康之耻另外,秦桧还带来一个正中高宗下怀的消息,就是宋金和谈。秦桧耍了把戏,用春秋笔法修改了金朝的赐封诏书,让高宗误以为两国的和谈建立在平等之上,以至于高宗对他的评价是“精忠全德”。
秦桧虽是文官,面对打打杀杀他既不迂腐也不害怕,反而谦卑恭顺。秦桧甚至得到了北宋终结者完颜宗翰的欣赏。他对宋金局势主张议和的思想受到金朝主和派完颜昌的赞同,还被完颜昌邀请到家里共商国事。
只不过到了完颜兀术这里不再履行和议,出尔反尔率部南下。朝野一片哗然,他们认为这是秦桧在捣鬼,是金人派来的间谍。至于他到底是不是间谍,后人自有判断。被他排挤过同时期的大诗人陆游认为不是,《宋史》的编撰者脱脱也不认同。
南宋政权形势图无论如何,秦桧在宋金两国周旋的结果,令宋王朝大失颜面,但保得宋金两国长达152年的和平共处,免去一场生灵涂炭,流离失所。还是起到一定积极的作用。
现代文学家、思想家胡适对秦桧这样评价:“秦桧有大功而世人唾骂他至于今日,真是冤枉”。可能近日为秦桧翻案的著作《秦桧大传》应是受了胡适之的影响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