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办公我大宋煮酒
宋朝科技 之 不一样的印刷

宋朝科技 之 不一样的印刷

作者: Sunny_Bunny | 来源:发表于2014-10-16 16:04 被阅读803次

    你所知道的印刷##

    众所周知,在隋唐,雕版印刷已经大行于市,要是没有印刷,一般的老百姓就别做科考的梦了,书都买不起。而传至宋代,毕昇发明了(其实更应该说是改进了)活字印刷术。被俗称为四大发明之一。

    然而事实上活字印刷受到中文意形字的限制,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
    试想:如果常用中文字在3000个,那一页如果少一点至少也有100个字,那就需要3000 × 100 = 300000个活字备着,这和只有26个字母的英语来说天壤之别。



    基本上活字印刷仅限于很过惯用字的排版,适合于需要紧急出版但不需要再版的状况,例如:实时性的宣传册和纪念物的出版。完全不适合出版受到好评之后继续再出版的情况。所以曹雪芹的红楼梦留下的也只是手抄版本。

    不一样的印刷##

    活字印刷术虽然有点噱头,但是另外两样东西确实货真价实,不但被后人广泛使用,也创造了很多新的文化类型。

    1. 装订样式的变化和校订的诞生

    在纸发明以前,中国人都是用竹子或者”帛“来装订书本的,被称作竹简或者帛书。在这个时期最困难的事情是直接看书得最后,要完全打开后才能看到,这样对于资料的查询非常困难。


    在使用印刷术之后,彻底改变了书籍的样式,出现了“页”的概念。 “页”,其实就是表示木板横幅的概念。然后把页首尾都粘在一起,就形成了最早的“书”, 也叫做“折本”。当时,众多的佛经就是以这个方式印刷的,现在仍然可以看到。

    直到现在有些老的传真机和一些科学记录纸,仍然使用“折本”的方式

    后来也不折叠了,发明了裁断之后 叠放在一起的方法,就像现在会议资料用夹子夹一样,订了一头。但是这种方式对于有厚度的书不合适,打开书要的版面是一页的两倍。
    (Update: thx @Yuqian 古代纸张的尺寸比现在大得多: 唐代纸张的尺寸是长度约近45厘米,宽度约近30厘米。纸张尺寸的增大说明了当时造纸技术的进步。宋纸的尺寸(宋一尺约合32厘米):“小纸”直高九寸五分(约30厘米),横向一尺四寸(45厘米):“大纸”宽一尺零三分(33厘米),长一尺八寸(约58厘米)。也就是说一本“大纸”和现在的报纸差不多大
    于是又发明了把页的中心用线装订、重叠起来的向外折的页,页面打开的时候像蝴蝶的形状,也称做蝴蝶装。宋代的书籍主要都是这种装订的形式。

    蝴蝶装和现在的线装书区别在于反面没有字,但是页中间会有标明页数和书本信息,这样可以重新装订。所以很多古代的书,书名都是在中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这种装订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1. 再厚的书,不用像竹简一样全部打开,而且还可以加上书签
    2. 只要有和原版木一样大的地方就可以看一本书,这样使得同时看多本书 成为可能。
      所以在当时,兴起了一字一句的校订作业,和对于有关某个记载的考证学风的诞生。这样即使没有超人一般的记忆力,也可以参与到校正工作里面了。比如岳飞孙子岳珂《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就是校订当时流传的各种经书版本后,把其中的异同罗列出来而成的。
    3. 字体的诞生

    印刷业的发展带来了文字的规范。初期印刷刻的是类似唐代颜真卿书法,粗旷,棱角明显。但是到了商业印刷小型的字体之后,线条清瘦,庄重大方的宋体字就诞生了。

    1. 宋体字
      由于使用的是长方形木板雕刻制版。木板具有木纹,一般都是横向,刻制字的横向线条和木纹一致,比较结实;但刻制字的竖向线条时和木纹交叉,容易断裂。因此字体的竖向线条较粗,横向较细。横向线条即使比较结实,在端点也容易磨损,因此端点也较粗。由此产生了竖粗横细,横线端点有一粗点的宋体字形。

    2. 现代黑体字
      黑字和宋体字的骨架是一样的,只是受到现代字体的影响,例如serif,再加上和某些笔画发生了变化。应该说是宋体的一种演变。


    3. 仿宋体
      仿宋体据说是秦桧确定的,这个已经无法考究了,不过直到明朝才被广泛使用。仿宋体的特点就是横竖粗细相同,横线略往上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齐秋:收入我大宋的专题啦~
      • LostAbaddon:@m1ch3ll3 小米!禁止调戏我!!
      • 小米二世:@LostAbaddon 鸡同鸭讲什么的最好玩了 :joy:
      • LostAbaddon:@m1ch3ll3 哎哎哎,小米,我感觉你跟我说的完全不是一件事啊。。。
      • 小米二世:@LostAbaddon 雕版批量印是没技术障碍,但考虑到当时的识字率,你卖给谁啊?!规模限制成本根本下不来好伐?量大的只能是工具书,明朝民间生活中有一种日用类书,就是民间日常生活百科全书,从宋朝就开始编了,是雕版印刷的劣质书,1两银子不到一本
      • LostAbaddon:@m1ch3ll3 雕版还不是活字呢。
        雕版可以批量印刷,个人觉得问题不大。
        活字本来就是要利用字的活动性(也就是方便拆卸和重组),但对于常用字过三千的中文(宋朝常用字多少我不知道。。。)和夹杂其中的不少生僻字,这种灵活性我脑补了一下那就是荡然无存啊,感觉还真不如雕版。。。
      • 小米二世:@LostAbaddon 雕版这玩意儿就跟开模具一样,印量大成本就下来,问题是资本主义印刷之前,规模搞不大,成本必然高于手抄。雕版印刷的佛经应该也是有政府皇室资助的才搞出来的吧
      • LostAbaddon:小时候就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那个年代印一本书到底要雕多少字?真的比手抄快和便宜么?
      • 小米二世:@郑负二 所以民间有很多粗制滥造的廉价生活用书,印刷、制版、纸张都很差,福建建阳生产这种盗版书
      • Sunny_Bunny:@m1ch3ll3 哇,这么贵,我倒是没注意到
      • 小米二世:中文字造成排版成本高,据说印刷的书都是蛮贵的,清朝一套精装红楼梦要20两银子,相当于一个五口之家一年的开销
      • 324de8420bfd:学习了,点个赞
      • Sunny_Bunny:@Yuqian thx, 折本被淘汰,我觉得应该和当时书籍尺寸相联系,当时一般的书 都和现在的报纸差不多大(我已经update在文章中),其实翻阅不太方便。
        至于不印正反面 和当时纸张有关, 当时的纸头,还多是宣纸一类,双面印刷会互相干扰看不清的吧 :)
      • 朱小虎XiaohuZhu:学习了~~
      • 在劫难逃:终于明白宋体是怎么来的了
      • 8d270674a0ab:哪来这么多图
      • jJmwii:抱歉看见错别字忍不住。
        第三段:“很过惯用字的排版”,应为“很多惯用字”。
        不一样的印刷 1 第一段:“直接看输得最后”,应为“书的最后”。
        不一样的印刷 1 第四段:“打开书要得版面是一页的两倍”,应为“要的版面”。
        不一样的印刷 1 最后一段:“和原版木一样大”,应为“原版面”。
        疑问:
        “这样使得同时看多本书成为可能。”
        折本虽然可以摊开,但是不也可以折成书一样吗。以及,为什么蝴蝶装不正反都印。是因为这样印刷时候需要错开来排页码,不方便吗?看惯了现在的装订方式,觉得好像自然无比,反而不能理解由竹简到纸张,一步一步发展的装订方式了。

      • LostAbaddon:那个,挑个小错,英文字母是26个,不是24个。。。
      • db604b5f2efb:有的图片看不了

      本文标题:宋朝科技 之 不一样的印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cyp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