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是孔子比较看重的弟子之一。一次他向孔子请教为政的要领,孔子的回答简洁而有智慧,精炼的六个字“先之,劳之,不倦”阐述了高深领导力的获得途径。为政者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引导百姓各司其职,勤劳敬业,然后不懈怠地坚持下去。这和他回答子张的那句“居之无倦,行之以忠”的道理是相通相辅的。
进一步来讲,为政者首先应该“正名”,也就是整理秩序。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名正才能言顺,言顺事情才能成功,国家秩序规则才能走上正轨,赏罚有据,老百姓才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而不至于手足无措。
樊迟请教种植庄稼和蔬菜的技能,孔子骂自己的弟子:“只要把礼义信执行好,把国家治理好,自然会有各式各样的人才来拥护你、投奔你,哪里用得着你亲自去种菜呢!”有人评价这是导致中国几千年来重视儒学,轻视科学的根源。也有人说,这是孔子要求樊迟要志向长远,本立道生的意思。
孔子强调“身正”,这是所有为政者的根本。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再到“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反反复复地说这个意思。打铁还需自身硬,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都是这个道理。
一言可以兴邦还是可以丧邦?如果统治者知晓治理国家的厉害影响,知道做君王难做臣子也难这句话,因而谨慎小心对待每件事情,那么这句话可使国家兴盛;可如果君王认为“做君王唯一的乐趣,是没有人敢违抗自己的命令”,那么假如君王的命令是正确的还好,可如果是错误的,那这句话对于国家将是毁灭性的灾难。
欲速则不达。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贵于持之以恒,大部分人都在“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终弃之”的道路上来来往往,因为缺乏坚定的自制力,受到外界的干扰和诱惑,最终一事无成,碌碌一生。恒心,是一切成功必备的条件,“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如果你不能坚持,就算有再灵验的占卜,再高超的医生,又能起什么作用呢?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追求正确前提下的和谐,但不盲目附和;小人为了附和别人,不管事情对错;君子安泰坦然,小人骄纵蛮横。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对己、对事、对人的态度,是价值观。对自己要求端庄恭敬,做事情要严肃认真,对别人要忠诚待人。这就是仁的内涵。
现在木讷的意思,是拘谨而内向,不善言辞。但是在这里却不同。“刚、毅、木、讷近于仁”,刚强、果敢、朴实、谨慎的意思。如果能做到面对困难坚强不懈,行事决策敢于担当决断;做人朴素求真,言辞谨慎,思虑周全,那么就做到了“仁者无敌”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29640001/0acd6dee62741841.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