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无形的痛苦、压力、烦恼、困难吓倒,面对事情的时候踌躇不前,不断犹豫、彷徨,让时间一点点地流过。最终不得不去做的时候,已经失去了最佳的时机,也失去了从中获取反馈、感受成长的机会,而只是赶着把它做完。做完后,只是一种脱力的疲惫感,久而久之,就造成了一个负面循环。”这种现像,叫做内耗。
一次次的危机,不断的反思,我已经从内耗中走出来了。
看到这段话时,我意识到我的两个孩子也处在这种内耗里。小男孩的英语视频学习连预习都取消掉了,总是赶在最后一秒,甚至已经开始了好几分钟。
最明显的体现在做家庭作业上, 看见什么就会玩什么,反正就是不会去做作业,总是说我做完什么什么就去,一直到匆忙结束,没有起到作业的作用。有一段时间我陪他作业,从我们的相处中他好像可以得到快乐。
结合我走出内耗的经验是危机和书写,女儿用自己内在的自律,争取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
但比如画画作业,往往也是拖延到最后一刻钟。有些人任何事都内耗, 有些人在有些事上内耗。反推,做大多数事的时候都会面临痛苦、压力、烦恼、困难,认识这一客观事实,就是要付出精力去做,痛苦也是正常的,压力也是正常的,就会使自己的大脑转向接受。作者又是怎么破的呢?
通过大脑科学分析得出:我们所恐惧的并不是问题真实的样子,而是它们投射在我们心上的影子,被我们过往的失败经验和妄想所无限放大。
但认识简单,做到难,这种情感总是让我们受骗,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
“既没有去削减它的不确定性,也没有去试着去做出别的成果,还因为它残余在后台而导致资源消耗,那就完全是一件负面的事了。”
我好像更为清晰了,我们脑子里的恐惧都是自己吓自己的,只要试着去做别的成果就Ok了。
前一段时间,我甚至因为拖延和抗拒拖延刷抖音,内心的两个小人打架,把我搞的精神恍惚,几近抑郁。所以今天看见这篇短文特别清晰。
对了,我的学习任务之一,打卡的文章还被接连置顶。我跳出了“拖延”,不去联想那些不存在的困难,去做,反而能做的很好。
用作者的话说:“朝着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方向去思考和行动。”此时我又拉出了内心的一个阴影,认为自己不可能在工作上优秀,我想那是自己对自己的恫吓,只需要去做就对了。
停止内耗,去做有用的事,这是一个最好的状态,也就是最能给你幸福感的状态。
最后作者给出了4个技巧,而最后一个技巧“分解,然后行动”是我最能理解和驾驭的。另外三个1.觉察自己的状态;2.扩充思维的工具箱;3.构建理性视角。
越前行、越能发现自我,再行动,超越自我、更新,再前进,这也许就是成长的最好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