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踏入婚姻,你或许会认为婚姻是爱情最好的归宿。
可当爱情进入婚姻,爱却变得越来越奢侈。难道婚姻走到最后,只有“离与不离”两种选择吗?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史蒂芬·柯维说: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压力与争执的时代,几乎所有人都认同“非此即彼”的两种选择。
但实际上,我们可以拥有“第3种选择”。
史蒂芬·柯维在《第3选择》一书中指出,超越偏见的“第3选择”是解决人生棘手问题的一把钥匙。
01
妥协,从来不是好的选择
一味妥协,并不能换来伴侣的担当。但由此就全盘否定婚姻,选择离开,显然也不是人生最优解。
其实,在婚姻的妥协与放弃之外,还有一种“第3选择”,叫做“协同”。
协同不同于妥协,妥协时双方都有损失,即使暂时平息了冲突,但问题依然存在。
而协同是双方一起面对冲突,放弃个人成见,追求共赢的局面。
放在婚姻矛盾中,协同不是“听我的”或“听你的”,而是“商量我们共同的办法”。
婚姻的本质,并不是爱和不爱,而是夫妻双方是否能够从这段关系中,获得精神成长和自我满足。
因此,夫妻双方协同的程度,决定了婚姻的幸福指数。
02
协同,无处不在
《简爱》里有一句话:
爱是一场博弈,必须保持永远与对方不分伯仲、势均力敌,才能长此以往地相依相惜。
婚姻说到底是一种互利,我们需要付出感情和时间,当然也渴望回馈与成长。
但婚姻从来不是独角戏,它需要两个人的参与,更需要两种思维的协同合作。
在纪录片《人间果实》中,有一对相伴了65年的夫妇感动了无数人。
90岁的修一和87岁的英子拥有完全不同的生活习惯,但两人却没有一天不感觉到幸福。
修一最爱的食物是土豆,而英子对土豆完全无感,但英子经常为修一做土豆,只为了看到对方享受美食的满足。
英子平时大大咧咧总犯迷糊,用过的东西也不记得放回原位。
但修一从来不埋怨,只悄悄地跟在英子身后整理,或者写一张可爱的便签提醒英子。
幸福的婚姻,不是改造对方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而是在陪伴彼此的漫长岁月里,发现对方的好、接纳彼此的差异。
珍惜的前提是协同,求同存异才能一起成长。美好的婚姻,无外乎相互尊重、相互扶持、携手同行。
03
学会协同,距离幸福更进一步
有一部叫作《婚姻故事》的电影,女主角妮可为家庭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为婚姻包揽了一切琐碎。
但长时间牺牲自己成全丈夫的结果,并不是幸福,而是丈夫的忽视甚至无视。
“我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我只是让他变得越来越有活力。”
其实,妮可的无助何尝不是大多数婚姻的真实写照?
没有协同、没有合作,过度付出与单方面的隐忍,只会让婚姻中的一方陷入自我贬值的恶性循环,婚姻关系最终分崩离析。
在《第3选择》一书中,作者提出了达到协同状态的“第三选择思维”,从认知到行为,彻底颠覆了过去“要么对抗、要么逃避”的两种选择思维。
1.我看到自己
诗人鲁米说:“世人从不审视自己,他们只会责怪他人。”
在婚姻关系之初,我们往往会带着滤镜看向伴侣。但随着时间流逝,伴侣身上的缺点渐渐显露出来,我们的目光也随之变得尖锐起来。
可我们没意识到,当我们审视伴侣身上的缺点时,已经完全忽略了自我。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的喜怒哀乐不应该只依赖于伴侣的表现,而应该从自我认知上寻找问题的答案。
觉察自己,“我”才是一切的根源。
2.我看到你
既然每个人都独一无二,伴侣间的差异就是永恒的存在,千万不要试图改造对方,让伴侣活成自己意愿中的样子。
两个人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个性天赋,不是正好让我们体验不同的人生乐趣?
珍惜彼此间的差异,学会欣赏并接纳,不就是婚姻最美好的样子!
3.我找到你
婚姻不仅是两个人的磨合,更是两种思维的碰撞,朝夕相处之下难免磕磕碰碰。当分歧产生,我们可以提醒自己,也许这就是协同的开端。
盛怒之下话不投机,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是否有同理心,倾听对方真实的内心。
《再见爱人》中正处于离婚冷静期的王秋雨夫妇,就是最典型的一对。
妻子想要一分钟拥抱,老王真的掐着表计算时间。妻子想要一起逛街看风景,老王以没提前预约而拒绝。
妻子是在无理取闹吗?其实妻子真正想要的,不过是老王的陪伴和在乎。
但那些看不见的委屈,最终累积成了厚厚的失望,让两人渐行渐远。
4.我和你协同
协同是家庭的本质,因为家庭本身就是第三选择。
两个独立的人、两种完全陌生的背景相结合的婚姻,在尊重自己尊重伴侣并具有同理心的基础上,产生全新的相处模式,这就是协同思维。
当然,协同的前提是发自肺腑地愿意改变,找到当下比“你的方法”或“我的方法”更好的第三种选择,那就是“我们的方法”。
第三选择思维,不是简单地谁赢谁输,而是夫妻之间的双赢。
04
今天的学习收获与感悟:
在婚姻里你需要的是展现在对方心里独一无二的价值,而非你的情绪。
聪明的伴侣不会任由情绪发泄,令婚姻陷入挣扎的边缘,而是从自身开始,一步步寻根究源,找到那个能让婚姻更加稳固的状态。
希望婚姻中的夫妻在争吵中时说完离婚后,虽然绝望,但此时请按下了情绪“暂停”键,让彼此都冷静了下来。
两人不再抱怨对方,而是尝试理解。
男人体谅妻子的辛苦,拿出妻子早就中意却一直舍不得买的衣服。
妻子理解丈夫的不容易,心疼他顶着工作压力依旧不让家人担心的体贴。
重归于好后,两人只会更加珍惜彼此。
协同不仅适用于婚姻,其实更是大自然中冥冥存在的自然规律。
大雁排成V字形飞行,是因为拍动翅膀形成的上升气流,可以保证雁群飞得更快。
两块木头叠放在一起,可以承担比单块木头更多的重量。
单人的音乐演奏远没有乐器合奏来得震撼……
协同的力量远不止如此,因为协同不止是1+1>2的效果。
一旦把自身的力量与他人的力量相结合,最终的成就往往超乎想象。
以上分享的是今天的读书学习复盘笔记。
我是吴美嫺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规划师。
我在贵州贵阳,感谢您的阅读和留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