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733164/c4f111eaa2fe44e9.jpg)
❤
我们也是人,不是机器人。
最近有一个纪录片刷爆了朋友圈,叫《镜子》。
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无奈将孩子送进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的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
父母对孩子的爱却造成了满满的伤害,这是为什么?
“问题少年”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教育的模式的存在。
看完这段视频,我深受震撼。
扪心自问,每一个正处于青春期或者已经成年的我们,谁没有在三个家庭中看到自己成长的影子呢?
孩子在年幼时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他们就像一眼清澈透明的泉水,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一旦被导向某一方向,就很难将其逆转。而父母作为孩子成长的人生导师,在教育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不禁想起当代作家三岛由纪夫,他头脑聪明,才华横溢,作为一名作家他有不可否认的成就。但是童年生活使得三岛由纪夫变得意志懦弱且体格瘦小,这一切使他陷入深深的自卑和敏感之中。然而蔓延至今的童年阴影,步入成人世界所戴上的虚伪面具,明码标价的婚姻和爱情,成就了他的《假面自白》。这本书真实的记录了三岛挣扎在假面与自白的一生。
这样有严重人格缺陷的奇才,最终走向自我毁灭,究竟是遗憾还是圆满?
❤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他暴戾,是因你暴戾。他冷漠,是因你没有让他感受到温暖。他自私,是因为你没有教会他给予。
孩子哭着对你说,你不爱他。可是你却大声的呵斥他,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
他不信,因为你给的爱,他感受不到。
父母的心平气和是孩子成长的最大养分。
90后的我们,很多家庭都是传统的“严父慈母”式教育。
我小时候不爱笑,经常苦着一张脸。这是长大后的我看到小时的照片才发现的。因为,现在的我,很爱笑,经常笑。
其实我是不爱看旧照片的,因为很少能从照片里看到童年应有的快乐。准确的说,我好像是一个没有童年的成年人,因为那些都不值得怀念和回忆。
爸爸是一个很严肃的人,人很好,但是脾气不好。妈妈是一个很要强的女人,勤劳,善良。
90年代初,我出生,家里一贫如洗。爸妈要工作,要学习,我经常被丢在房间里看书,练字。细想来,他们陪我的时间很少,聊天就更少。所以,我总觉得我现在不太会跟人聊天,不擅表达,肯定是小时候错过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之前看过一期综艺节目,一个两岁的小女孩,话超级多,她很擅长表达自己的感受。我挺诧异的,因为我不知道一个两岁的孩子的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已经远远胜过二十多岁的我。
后来,专家解释,两岁的孩子正处于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阶段,如果父母能在那个阶段经常陪孩子说话、聊天,孩子以后就不会有语言表达方面的障碍了。最后,那个两岁小女孩的爸爸说,从孩子开始咿咿呀呀学说话的时候,他就经常跟孩子唠嗑。所以,现在孩子才能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
家长陪孩子的时间多少,决定孩子对家的眷恋的深浅。
是不是有一首老歌叫《常回家看看》,每逢春晚,总能听到这首歌。但是,远行的游子又有多少真的做到常回家看看呢?
父母在,不远行。
但是据我所知,现在奔向北上广的大学生越来越多。有人是为了梦想,有人却是为了逃离。
不知你是否在青春叛逆期因冲动哭着对父母说:“我以后长大了要离开这个家,走的远远的,再也不回来了。”
等你长大了,真的离开家了,才发现原来当初年少无知说出的气话竟变成一种回不去的无奈。
我有一个朋友,成绩优异,学生时代一直是学校里的佼佼者。大学、研究生都是985,他成长的奋斗史一直被当做一种榜样记录在我的脑海里。但是,他离开家乡十几年了,很少回家。
因为没有温度的家勾不起他一丝眷恋,他习惯了一个人漂,一个人品尝孤独。
❤
多年前读过龙应台写给她儿子安德烈的一封信,那时候的安德烈有我们每个人成长中对于读书的烦恼,但是他的母亲是这么对他说的: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时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这段话,让我受益匪浅,一直牢记于心。
我相信这段话也说出了天下父母的心声,只是很多父母还没学会怎样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
很庆幸,我的爸妈虽然没有给我优渥的生长环境,没有给我想要的温柔和陪伴。但是,还好他们没有放弃我。他们教会我做人,让我拥有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
我很感激他们教会我的一切,因为我知道,他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并不轻松,可能还没准备好,但是我已经来了。
❤
任何问题的出现都不是单方面因素造成的。正如,《镜子》里的张钊,当父母和孩子都意识到自己错了的时候,双方改正,一起修补关系,重拾父子情深。这样又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年仅14岁的泽清,他固执的认为一切都是父母的错,因童年被冷落的阴影,他把自己封闭,藏在一个只有他自己的世界里,不出来,也不让人进去。
视频里有个小姑娘说:“我们也是人,不是机器人。”
仔细想想,那些青春叛逆的少年们,他们发怒,他们自残,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
因为他们想要存在感。
如果父母肯对孩子多一点耐心,多一点轻声细语,多一点笑容,相信这世界上就不会有那么多“特殊学校”了。
亲爱的小孩,你可知你的父母为了让你拿到一线城市户口,加了多少个班,熬了多少次夜吗?你可知你身上穿的阿迪耐克是你父母半个月的薪水吗?你还记得你生病住院时,是谁两点一线来回奔跑照顾你的饮食生活吗?你可能还不知道吧,当得知你会在十个月之后来到他们身边的时候,他们像两个孩子一样抱在一起,流出激动的眼泪,你不知道他们为了这场见面准备了3000个日夜……
在你身后,他们默默为你做的,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但是无论任何时候,一定要记住,他们从未离开,爱一直都在。
❤
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缺憾!——李嘉诚
第一次做父母,并不轻松,成长的过程没有尽头,请多多指教!
我认为这世界上只有一种付出是一定会有回报的,那就是亲情。
永远不要吝啬对孩子的爱和教育,因为他是你的镜子。
-End-
坚持写作的凉姑娘,如果我的文章有那么一点打动你,请动动手指帮我点个赞吧
你的喜欢是我最大的鼓励❤
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