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产品经理@产品0岁的产品经理
每周产品工作学习思考总结(微信读书产品体验)

每周产品工作学习思考总结(微信读书产品体验)

作者: e3ff9d95a27d | 来源:发表于2018-09-25 19:44 被阅读38次

    <不断输入不断输出,在未来某一天构建自己的产品体系

    <微信读书>产品体验

    <背景>微信读书是一款社交+阅读的产品,出自微信团队,从进入APP那一刻起就能看出微信团队的影子,界面、ui、交互都透露着极简和克制。一款真正好的产品除了能解决用户痛点以外,在用户体验上应该是给人一种熟悉和舒适,而微信读书就是这样一款APP。和掌阅、QQ阅读这样综合类阅读产品不同的是,微信读书垂直细分用户群,主要面向职场白领和大学生,这部分用户有着阅读学习提升自己能力的需求。

    <需求--功能>这类用户的需求主要有两类,微信读书的功能也主要围绕这两方面去设计的。首先是阅读需求,如何提升用户的阅读行为?如何提升阅读体验?先是提升阅读行为,人都是有惰性的,学习这件事其实是很反人性的,人们总是享乐追求愉悦的感受,所以大多数人哪怕是在碎片化时间都想着刷微博、刷抖音,而不是去网易云课堂看视频课程或是用微信读书来阅读。所以微信读书要做的是提升用户阅读行为,进而提高产品的留存、用户使用时长等数据。

    解决用户阅读动力不足的功能设计微信读书做了排行榜,切入熟人社交的微信读书通过每天的好友阅读排行榜去刺激用户坚持每天阅读、多阅读,就行微信运动排行榜一样,很多人想出各种奇招去占领运动排行榜,而阅读排行榜也能很大程度上鼓励用户坚持阅读。此外阅读得书币的方式也很好的鼓励用户多阅读,即阅读30分钟可获得1书币,书币又可以兑换其他书籍,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行为--奖励--消耗的闭环除了已有的功能是不是还有其他功能提升用户阅读行为呢?找人共读或许是一个更有效的方式,排行榜的行为是通过数据刺激用户,而找人共读是给了用户明确的目标,通过与别人阅读激发更大的阅读动力。此外每日打卡签到也是一种提高用户阅读行为的方式,因为很多书是需要购买的,通过每日签到让用户获得购买的货币从而激励用户阅读。

    阅读体验主要从阅读页面做功能优化,比如字体颜色、大小,亮度,背景色,翻页形式,标记,翻译,听书等。目前微信读书是依据大部分用户的阅读体验出发,给出一套标准的阅读体验,其实随着用户的下沉和拓展可以在阅读体验设置上给用户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即可以自定义阅读体验设置。

    发现好书是用户的另外一个需求,即很多人没有明确的阅读方向但又有阅读精品书的需求,甚至不惜在网上查看各类书单或者去豆瓣看排行榜。微信围绕着用户的这个需求也做了很多功能,主要有好友在读、为你推荐、书城(从各种维度将书籍分类),最大程度上满足用户发现好书、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其中创新功能是在好友在读这一块,通过微信好友的阅读书籍推荐给用户,这样以熟人的方式和共同用户属性推荐书籍更能满足用户找书的需求。除了已有功能以外是不是还有其他功能帮助用户发现好书呢?其实类似于音乐APP的歌单,也可以通过pgc+ugc歌单去推荐给用户各类的书单,满足用户发现自己喜欢书籍的需求,这样还可以让微信读书从熟人社交像陌生人社交走进一步,进而提升用户的留存和使用时长。

    <其他>以用户阅读的核心需求出发,微信读书还挖掘用户的其他场景和需求,做了一些其他功能。主要包括引进微信优质公众号,从用户阅读核心需求延伸至阅读其他优质文章。用户可以在微信读书里看到微信公众号的各类文置并且可以订阅公众号,这样就把用户阅读文章的场景和阅读书籍的场景连接在一起,从而提升APP的用户使用时长。此外用户也可以看到自己微信好友看书的笔记和想法,对于这一点未来微信读书可以强化用户的知识管理,即通过记想法和读书笔记的形式沉淀用户在APP里的行为,从而完善用户从找书--看书--沉淀内容这一完整场景

    <拉新/留存>一款APP都会做一些功能或活动从而提升APP的留存和新增,微信读书在新用户留存这一块主要功能是通过新用户领取无限卡,在一段时间内容免费阅读所以书籍,从而提升新用户留存,这样还可以培养用户阅读习惯,后续的付费阅读就顺理成章了。此外在新增留存上,微信在新用户注册成功后默认将该用户的微信好友设置成互相关注的形式。在拉新上微信读书以邀好友送书币的方式鼓励用户分享APP,赠书得书则是另外一种功能,都是基于用户核心需求驱动用户完成分享拉新行为。

    <建议总结>微信读书以熟人社交切入阅读市场、通过微信朋友的推荐满足用户找书的需求,随着冷启动之后一阶段的发展,微信读书也做了用户和内容拓展,在原有以出版精品书为主的情况下,引入漫画和小说去拓展其他的用户群进而提升自身体量。以熟人作为出发点的微信读书在未来可以朝着陌生人社交方向有更多的尝试,比如以书为单位增强社区氛围。同时在用户体量足够大的情况下可以做内容付费,完成用户阅读--付费学习--提升自身能力的闭环。

    推荐策略

    <背景>现在的产品或多或少都会有推荐,推荐内容、推荐商品,甚至你在购买车票的时候也会给你推荐最优的购票行程,这里面都要用到推荐策略。我自己属于用户pm,平时更多的工作是收集用户需求、分析需求、产品设计推动项目上线,之前做的功能多少也会涉及到推荐这一块,对于推荐了解只是皮毛,比如产品用户量和内容较少的时候可以根据热度推荐,之后也可以做个性化推荐,即基于内容的协同过滤和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本周在出需求时有一个地方也需要用到推荐,即用户发布求助内容,其他用户来发布回答如何将最优质的内容露出再推给其他浏览型用户。其实这个推荐和知乎的问答筛选优质回答一样,但不同的是知乎的回答可以根据其他用户的行为去判断内容的优质,比如点赞、评论等,而我的这个需求里没有用户的行为可以做数据参考。不过这次推荐策略不再是自己去想着怎么做推荐,因为最近团队新来了一个推荐策略的pm,在和他沟通后发现别人确实够专业。

    <具体策略>在和团队策略pm沟通需求后他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根据用户的隐性行为去制定推荐策略,即根据用户对每个回答的点击率和停留时长生成一个数值s,并依据数值s大小生成一个list,将list中最高的回答推荐给用户,为保证新回答的曝光量,每天的新回答会插在最优质的回答之后,在每天某个时间节点重新计算回答的s数值并重新排列list。其实这样会存在一个问题是一开始成为优质的回答始终有很高的曝光量,它就会一直都在首位,之后更优质的内容很难pk掉当前的优质回答,所以策略的另外一个点是根据用户停留时长做加法的同时也做减法,即对于某一回答如果用户停留时间过短会在s的基础上减去一个值,这样就可以很大程度上保证推荐的首位回答质量足够好。可能以上的文字描述看的人未必很能理解,不过我来描述这件事一是想说明自己在推荐这一块有很欠缺和学习的地方,另外一点是自己的思维也还不够活跃,在一开始我是忽略了用户的隐性行为去想策略的。

    其他

    <即时的专注力>这个点是在我一朋友身上感知的,他可以在嘈杂的环境或是碎片化时间里依然很专注的做某件事,并能很好的完成。而在我身上很缺乏即时的专注力,具体表现在碎片化时间里很难沉浸式的阅读深度文章或是看书,工作上被小事打扰的时间段里很难产出高质量的工作内容,像写需求这件事我更喜欢在每天晚上办公区的人都走差不多的时候来写。这看似是一个很细小的点,但在我们工作和学习中却又很重要,当下的社会节奏极快,人的时间不断的被割裂被碎片化,能给我们整段时间不被打扰做某件事的机会越来越少。自己在接下来要刻意练习即时的专注力进而提升工作学习效率。

    <逻辑思维>pm的工作是定义产品,像上帝一样制定规则,为人们提供服务,这个过程出不的半点错和没有想到的地方。这是自己一直努力提升的一个点却又在短时间内难以看到明显效果,反而是不断的暴露出在这方面的不足。比如在写业务逻辑时,如果需求和场景很复杂,我写的业务逻辑就会有矛盾或是漏洞,需求评审时被研发指出来然后一顿diss,倒不是因为这个要玻璃心,而是明知道不足的地方在工作上又那么重要。

    看《演员的诞生》几点感悟

    记得很早之前在看产品经理视频课程时,里面一位老师提到“道”的定义,他讲道是各行各业抽象升华出来的共同点,所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最近一周在看《演员的诞生》这档综艺节目,去年因为节目内容争议性的缘故在微博上很火,我在看的时候看到了演员这个职业看产品经理有很多共通的地方。比如天赋和经验,节目里来来去去的演员有很多,评委提过很多次的一个词是灵气,有灵气的演员哪怕表演经验不是很多依然演的很出彩,做产品也是一样,需要一点灵气,否则哪怕有经验后也是一个平庸的pm。

    章子怡在这个节目里很有争议性,但看了这几期发现她的成功不仅靠着灵气遇上了好导演,她作为演员对表演的态度和认真程度确实超出很多人,对自己、对他人都很严苛。类比到做产品上,态度依然很重要,对产品细节和工作上的严谨决定了你做出的产品质量。所以态度决定一切绝不是一句空话。

    临场性发挥,表演也是一样,评委给出一道表演题让演员临场发挥,从即时性表演也确实能看出一个演员的演技。同样在产品,面试时也会问到各种场景性问题,主要考察面试者的临场反应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交流也是一种输入和输出,希望可以和有意愿的人多交流(v:a958189341)>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周产品工作学习思考总结(微信读书产品体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zkw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