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52期“教”专题活动。
初二的时候,我转学到市里最好的中学,我的伯父教我语文,同时也是我的班主任。刚开始会有一些担心,同时具有老师和家长的身份,我会不会有压力?该撒娇的时候敢不敢随意?伯父严肃的时候我会不会退缩?当然这都是想象。随着学习的进展,我的成绩名列前茅,自然没有让伯父操心,伯父是个说话很慢的人,但字字珠玑。你在他身上可以诠释一个语文老师的定义,他爱读书爱写诗,他连批评学生的时候都像在讲一个故事,后来十几年过去,曾经带过的学生经常去看望他,对这个曾经陪伴他们成长的老师,亦师亦友,十分亲切。
对于伯父,感谢的并不仅仅是课堂上语文知识的教授,而是在人生路上的指引。每次伯父的开导都会让我耳目一新,豁然开朗。
中学结束后我到省城读大学,和伯父见面的机会就少了很多。有一段时间,我非常迷茫,遇上母亲生病那件事,返回学校后一蹶不振。想学习落后了怎么追赶?又挂念母亲生活不能自理。心情烦闷,就给伯父打通了电话。一边哭泣,一边诉说,电话那边伯父静静的听着,直到我停下了哭声。
伯父说:“你现在很迷茫,不知道该做什么?是因为你害怕什么都做不好!给你打个比方,就像一个农民在麦子成熟的时候,一个人站在麦田边,一边想什么时候能割完,一个人怎么才能割完?光想着,麦田里的麦子一动不动,不如从你的脚下开始,一点一点做,做着做着就离割完不远了!你啊,就从眼下做起,该上课的时候就上课,该关心家里就关心家里,慢慢的你就会发现事情总会过去,也总会越来越好。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
那晚,挂了电话后,我抹掉眼泪,看见宿舍熟悉的舍友,看见熟悉的课本,想着我能做到的就是做好每一个眼下的事情。
多少年过后,无数次遇到困惑的时候,我都会想到伯父讲给我的这个道理。
有一天我遇到了一个小男孩,他是个脑瘫孩子,从小就和别人走路说话不一样,一直是妈妈陪着,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如今,男孩上了职高,学校配置了一个大宿舍,老师和同学都很照顾他。懂事的男孩觉得自己不够好,一直麻烦学校,做不好又怕对不起妈妈,心理压力极大。当我见到他的时候,比我想到的还严重。拄着双拐,剪刀步让他走起来很不稳,说话的时候他头斜向别的方向。他慢慢的坐下来,听他讲自己的经历,自己的困惑。虽然身体欠佳,但他思路清晰,表达清楚,思维敏捷,他让我想到了当初的我。
后来我把伯父讲给我的那段话复述给他。他慢慢的转过头来,开心的笑了。也许他是礼貌,也许说中了一部分心里。但那笑容很真实,我仿佛看到了一束光照进他的心里,至少他看见了光。我也很开心!临走时,男孩说:“我知道我未来的路还很长 ,还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但我会记住一点一点去做,就从脚下开始,只有做了,才会有答案。”
是啊,哪有一蹴而就的事?哪有一帆风顺的人生?麦田里的麦子渴望着主人的收割,你可以离它近一点,闻着麦香,镰刀划过的地方是收获,是成熟后的体验。
多么幸运,在长大的过程中,有这么一位引路人,我的伯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