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中国文明的顶峰和衰落(三)
前一节我们了解了明代比宋代剧烈倒退表现在哪些方面。那么,出现如此倒退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其实,主要原因是元代的承上启下。
我们知道,宋代已经基本消灭了奴隶制。但是按蒙古军制,战争俘掠的人口可以作为军人的私有财产,所以大量的平民在元代征服战争中被掳为奴隶。元代奴婢数量极大,至少上百万户。
宋代废除了均田制,土地自由买卖,佃户自由更换地主,任意徙居。这在以前的中国社会是少有的现象。所以宋代城市才如此繁荣,贸易才如此发达。
可是,元朝却把被征服的民族按照职业划成不同类别,这实际上是把所有百姓变成官府的奴隶。
明朝就继承了这种制度,把老百姓强制分成为不同户籍。把全国人口分为农民、军人、工匠三大类。
在三大类中再分若干小类,比如工匠之中,还分为厨子、裁缝、船夫等。如果你是军人,那么你的子子孙孙世世都是军人,除非做官做到兵部尚书,否则不许脱离军籍。同理,如果你爸爸是裁缝,那么你和你的后代必须都以裁缝为生,不管你是不是有手指或者其他部位的残疾,不管你是否适合做裁缝。
唐宋时期,臣权对君权形成了有效束缚。可是元代的君臣关系却出现了重大倒退。
元朝建立之前,蒙古社会基本上还处于奴隶制时代。这从成吉思汗把手下功绩最显著的几名战将称为“四骏”和“四狗”就可见一斑。所以,元代大臣们在皇帝面前都自称奴婢。
基于此,元朝自然不可能采用宋朝那些制衡君权的有效制度。元代没有门下省,不设谏官,重要政策多用蒙古文直接发出,不必经由中书省。皇帝是主子,大臣是奴才,什么都由主子说了算,奴才没有插嘴的份。因此元代是皇权单方面膨胀的朝代。
明代继承了这种膨胀,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朱元璋直接废掉宰相和相权,仅保留由大学十组成的御用秘书班子,这与元朝“家臣治国”的习俗出自一体。
明代皇帝多恣意妄为,非常任性,处处流露着“我家天下任我为之”的蛮横心理,这与元朝“家产制国家”的皇权观念一脉相承。
唐宋两朝对大臣基本不用侮辱性刑罚,而元朝皇帝却喜欢用鞭子打大臣。这种制度到了明代,被发展成了著名的“廷杖”。明代皇帝一不高兴就把大臣按到地上,脱了裤子打板子,大臣们在皇帝面前毫无尊严,完全是奴婢。
极令人痛心的是清朝又继承了明代这种“遗产”,让倒推进一步加剧。
清朝统治者对朱元璋的政治制度赞赏不已。比如,康熙皇帝就曾经手书“治隆唐宋”四个大字,并制成石碑,立于著名的旅游景点明孝陵,意思是夸明太祖治理国家好过了唐宋。
所以,清朝基本上把明代的政治制度原封不动地继承下来,并通过设军机处等小调整,使这个制度更加完备。
清代对朱元璋制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文字狱上。乾隆皇帝通过修《四库全书》,开展“消灭记忆”运动,大量销毁古书。文字狱最酷烈的乾隆朝,文人学士再也不敢吟风咏月,甚至不敢写日记。皇权由此伸入臣民的大脑深处,造成“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可悲局面。
回顾中国历史,从汉到宋,中国政治文明虽然发展极为曲折,但总体上出现了一个上升的趋势,并且在宋代达到顶峰。然而从元到清,中国政治文明严重退化,社会也出现全面的衰落。而正是大致在中国的元代,西方开始发力超越中国。
如果皇权一直被关在笼子里,君权始终对其进行着有效束缚,那么,当今的中国会发展到怎样的程度了呢?如此想着,不禁感觉好遗憾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