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连大吕 欢鹊垒新巢
——咏小寒古诗赏析
王传学
小寒是24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五个节气,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与丑月的起始。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85°;于每年公历1月5—7日交节。小寒节气名字的由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释:“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小寒是冷气积久而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小寒的到来,就意味着我们要开始进入一年之中最冷的时候了,但此时的天气还未寒冷到极点,因此称为小寒。小寒,标志着季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它与大寒、小雪、大雪、小暑、大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
小寒时节,太阳直射点还在南半球,北半球的热量还处于散失的状态,白天吸收的热量还是少于夜晚释放的热量,因此北半球的气温还在持续降低。冬至之后,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持续降低,温度在一年的小寒、大寒之际降到最低。民谚:“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这说明了小寒节气的寒冷程度。根据中国长期以来的气象记录,在北方地区小寒节气比大寒节气更冷,在北方有“小寒胜大寒”一说;但对于南方部分地区,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
我国古代认为小寒有三候:
一候雁北乡。古人认为,大雁是一种随阴阳迁徙的候鸟。小寒节气,虽北方还是一片白雪皑皑,但它们已经感知到阴阳的顺逆变化,准备开始向北迁移。
二候鹊始巢。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古人认为喜鹊能感知阴阳,识别星象,随着阳气上升,喜鹊感知到阳气,识别到星位,便开始筑巢,准备孕育后代。
三候雉始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雉,文明之禽,阳鸟也;雊,雌雄之同鸣也,感于阳而后有声。”古人发现,雉每年到小寒节气,就会感到阳气,雄雌同鸣。
小寒的传统习俗有:吃菜饭、吃糯米饭、喝腊八粥(腊八节在小寒节气前后),探梅等。
唐代诗人元稹的《咏廿四气诗·小寒十二月节》,描绘了小寒时节的物候情景,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期盼: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
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
霜鹰近北首,雊雉隐聚茅。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民间有俗语“小寒胜大寒”,是说大寒时,阳气回升,反而没有小寒冷。也就是说,二十四节气中,小寒是最冷的。在这样寒冷的季节,万物寂寂,水冰地坼,仿佛一切都已睡去。可是,你只要经过一片树林,你就会发现,大地的生灵并没有完全遁隐。在铺满了一层层的落叶之上,总有一两只小鸟蹦蹦跳跳,努力寻找着过冬的食物。
首联“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大吕”,是六种阴律的第一律,指代农历十二月。《汉书·律历志》云:律有十二,阳六为律,阴六为吕。律以统气类物,吕以旅阳宣气。大吕对应的正是小寒节气。
“欢鹊垒新巢”,说的是小寒三候中的第二候——鹊始巢。喜鹊在这个时候,开始筑巢,繁殖后代。
颔联“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此时,虫儿早已躲起来,喜鹊捡拾食物并不容易。只见它沿着弯弯的小河,蹦蹦跳跳,利索地向前觅食。
喜鹊觅食完毕,又见它衔“紫”绕树梢。这个“紫”,可泛指紫色树枝。喜鹊衔着树枝,赶紧把巢垒好。“树梢”二字,是说喜鹊垒的窝,在很高很高的、位置安全的树上。而“绕”字,则传神地点出喜鹊对于自己垒出新窝的自得之态。
颈联“霜鹰近北首,雊雉隐聚茅”,诗人将眼光瞄准了天空,只见一只翱翔的老鹰正在向北方飞翔。诗人这里用“鹰”而非“雁”,一是老鹰不是候鸟,可以筑巢过冬,寻常可见;二是此处须用平声,用“雁”不符平仄。但实际上,诗人很想用“雁”。小寒一候就是“雁北乡”,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理解时,可将老鹰想象成大雁。
下句,写的是小寒之第三候:“雉始雊”。因为天寒,外出觅食的野鸡,也不得不躲进田间、河岸聚拢的茅草里,发出声声鸣叫。这鸣叫声,据考证是求偶的声音,也是鸟儿对春天即将来临的欢呼。
尾联“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诗人并没有因天寒去埋怨,因为这一切不过是大自然的规律。当我们面对小寒的时候,我们的心中已然燃起春天的火花。
熬过小寒节,春暖花开时。“盛极必衰”、“否极泰来”,一直都是小寒给予人们的生活智慧。
北宋诗人刘敞的《同黄子温小寒》,描写了小寒时节的生态环境,及自己的清贫生活,表现了贫穷不改其志的品格:
阴老疑龙战,风高怯海飞。
枯蓬不自息,归鸟竞相依。
时节惊流水,生涯托墐扉。
哀歌向妻子,吾道亦牛衣。
这是北宋诗人刘敞的一首小寒诗。刘敞一生只活了49岁,但欧阳修却盛赞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
因为博学,他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刘敞虽然满腹经纶,仕途却一直不顺,只能做到蔡州通判一类的小官。从他的这篇《小寒》诗中,可以感受到他作为一个读书人的清贫与孤愤。
首联“阴老疑龙战,风高怯海飞”,小寒时节,阴气衰减,阳气回归,阴阳二气相斗疑为二龙相战;寒风高起,鸟儿害怕在海上飞行。“阴老”二字,一是点明小寒时节,阴气下降,阳气回升。二是与下句“风高”形成很好的对仗。三是很见学养,“阴老”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很低,非博学者,不能为之。
颔联“枯蓬不自息,归鸟竞相依”,枯干的蓬草尚且自强不息,归巢的鸟儿争着相互依靠。这是写小寒时节物候的变化。“枯蓬”点明时令,呼应小寒时节;“归鸟”则说明是黄昏时分。“不自息”,是说枯蓬的状态,这显然是人格化后的表述。不自息的,其实就是诗人自己,说明自己为官四处漂泊的状态。“竞相依”,则是一种鸟儿对于小寒寒冷气候的一种感知与表现。也是诗人对亲人能够团聚的一种渴望。
颈联“时节惊流水,生涯托墐扉”,意思是时光飞逝,如流水一般,惊动我心;生命有限,草庐虽破,依旧可以托付。枯蓬不息,归鸟相依,引发了诗人对于时间的感叹。一转眼,离开故乡已经多少年了,家中的亲人可都还好吗?
“时节惊流水”是名句,被后世广为引用。“生涯”,指为官的生涯。“墐扉”,指用泥土涂塞门窗缝隙。
做了一辈子的官,到最后还是要告老还乡,可家中的门窗那么破旧,还需要泥巴涂塞门窗缝隙。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做官廉洁,两袖清风;也可以反过来说明诗人所处的官位确实不高。
尾联“哀歌向妻子,吾道亦牛衣”,是说,对妻子和孩子唱着悲哀的歌曲,我治学的道路,亦是像牛衣一样贫寒啊。一个“哀”字,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不平。一个“吾道”,可以说是诗人对自己清高志向的认可。
“吾道亦牛衣”,“牛衣”, 用麻或草织的给牛保暖的护被。此指贫寒之士。这句让人感受到读书人清贫的人生,正如颜回一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北宋诗人黄庭坚的《驻舆遣人寻访后山陈德方家》,生动描绘了诗人小寒时节冒雪寻访友人的情景:
江雨蒙蒙作小寒,雪飘五老发毛斑。 城中咫尺云横栈,独立前山望后山。
题目“驻舆遣人寻访后山陈德方家”,包含着很多信息。一是交代了小寒出行的工具车马;二是车停下来观望,与“独立前山望后山”相呼应;三是说明了诗人在等待结果,因为已经派人去寻人;四是交代了寻人的具体位置在后山;五是点出寻访的到底是何人。所以,不读懂题目,下文就很难理解透彻。
前两句“江雨蒙蒙作小寒,雪飘五老发毛斑”, 写小寒天气之寒冷。江畔细雨,迷迷蒙蒙,迎来了小寒时节;雪花飘飘,落在庐山五老峰上,就像落在五个须发斑白的老人头上。
小寒出行,江边下雨,山顶飘雪。可为何在这样寒冷的雨雪天还要出来寻人呢?这就间接说明寻访此人的重要性。
后两句“城中咫尺云横栈,独立前山望后山”, 点明出行的目的——访友。与庐山近在咫尺的九江城中,乌云悬于半空就像栈道一样。诗人独立在前山,眺望着后山,等待着前往后山去访寻的仆人与朋友一起回来。诗人的朋友就住在那里。
这两句极具深情,将诗人立于风雪、不畏严寒、翘首以盼、期待相聚的身影刻画得栩栩如生。从中不难看出,诗人对于友人陈德方的敬重与仰慕,特别是“独立前山望后山”之句,可谓情真意切,动人心魄!
小寒天,若是有一位朋友如此挂念,再冷的风雪又算得上什么呢?心中的温暖早已能够抵御一冬的严寒。
明代诗人陶宗仪的《十一月廿七雪赋禁体诗一首明日小寒》,记录了小寒前一日,自己骑驴雪后饮酒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人雪天与友吟诗的渴慕,及对来年丰收的期望:
九冥裁剪密还稀,驴背旗亭索酒时。
剡水怀人乘逸兴,梁园授简骋妍词。
小寒纪节欣相遇,瑞兆占年定可期。
莫塑狮儿供一笑,埽来煮茗快幽思。
诗题中有“雪赋”二字,点明诗的写作背景,此时正在下雪。想起历史上写雪的壮丽篇章,诗人的诗情就被调动起来了。诗人想起了南朝宋代才子谢惠连的《雪赋》,构成了这首诗的创作原动力;还有一篇宋代欧阳修的《雪》,内容并无新奇,唯其首创禁体诗体裁值得称道。
所谓禁体诗,就是“禁物体”“禁字体”,要求限定某些字不能入诗,或是某些字必须入诗,意在倡导一种求新避熟的新诗风。
欧阳修赋雪诗时,规定不用玉、月、梨、梅、练、絮、白、舞、鹅、鹤诸字。于是写出《雪》一诗,以做垂范。
这样做不仅加大了诗歌创作的难度,也有利于诗歌的推陈出新,避免陷入惰性思维。陶宗仪也很赞同宋人禁体诗的观点,于是在《雪赋》的情感基调上,着意避熟,一试自己在禁体诗方面的才华。纵览全诗,全无玉、月、梨、梅、练、絮、白、舞、鹅、鹤诸字。
首联“九冥裁剪密还稀,驴背旗亭索酒时”,用“九冥”指代天空,便知诗人是熟谙用典借代之人。包括下句的“驴背”、“旗亭”都是这样一类的词汇。如果总用熟语写作,不但毫无感情、新意,也失去了写作的快乐。
值得一提的是“驴背”这一意象。驴背吟诗也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悲剧命运的写照。“他人骑大马,我独骑驴子”,当诗人失意时,他们就跨上驴背,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和心灵的归宿。“骑驴”与“骑马”也寓意“在野”与“在朝”、“隐”与“仕”的区别。一个“驴背”,就把诗人的贫富、身份,以及自己的志趣概括完毕,可谓极省笔墨,但亦易滑进惰性叙述的深渊。
诗人毫不避讳自己在这方面的才华,对于借代熟语,信手拈来,如数家珍。但诗人用“密还稀”、“索酒时”进行创新自救,将雪花纷纷扬扬的动景再现,将诗人索酒时的神态再现,这就不容易了。
颔联“剡水怀人乘逸兴,梁园授简骋妍词”,“剡水”对“梁园”,“怀人”对“授简”,“乘逸兴”对“骋妍词”,亦是用熟语借代,有所指。“剡水”,喻指王子猷“雪夜访戴”的发生地。“梁园”喻梁王与司马相如诸文士聚会地。但我们不觉得落了窠臼,反而觉得很新颖。这是因为诗人用这些熟语时,心中不忘一个“雪”字。是纷纷扬扬的雪花,将南北两地的诗歌圣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阔大的场景。这让我们想起,在小寒时节,整个中国,雪花纷飞,玉树琼妆,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然而最让人怀念的,仍是那些有才子的时代,他们对雪吟诗,让雪花生出了一种孤高纯净的绝世之美。
如今,面对大雪,还有多少人能有那样的情怀呢?这就带出了诗人内心隐秘的情感:渴望与知己相遇,饮酒赋诗,共度小寒。
落寞之余,诗人想起王子猷、司马相如、枚乘、邹阳,那些才华横溢的大诗人们,都永远站立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之中,成为天地间最美的风景。
颈联“小寒纪节欣相遇,瑞兆占年定可期”,上句写小寒节气在大雪天欣然到来,下句期望瑞雪兆丰年,是诗人在大雪之中,对于来年的美好祈愿。想到这里,诗人才能从古人的情思中回到现实。
尾联“莫塑狮儿供一笑,埽来煮茗快幽思”,叙述眼中所见的情景:店小二忙着堆塑一只雪狮子,博取客人一笑。雪天堆雪人,自是一乐。诗人却没心情看雪人,心中刚刚筹划的新诗,正酝酿显现出来。让店小二赶紧扫雪上茶,将心中的诗情构成一幅完整的雪景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