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有玲兮
学习力思考工具——建立使用边界!

学习力思考工具——建立使用边界!

作者: 每月读本书 | 来源:发表于2022-07-02 22:18 被阅读0次

我们经常会听到“我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样的话语。面对这样的问题,坦白的讲,也困惑了我好久。这是什么原因呢?

后来通过一个一个去沟通,我总结了一下,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三大类:第一,能想清楚,道理都懂,就是做不来,实践的能力不足;第二,其实他懂得的道理都是低级的道理,高级道理他不懂,所以,道理不在多,而在于精;第三,道理是好道理,但是别人用没问题,自己用就出问题。

而在我过往的访谈中,我见到的,第三类相对来说更加普遍。能力强,个人素质也很高,就是怀才不遇,就是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就出问题。而这个情况,不是不懂,而是没有搞清楚、没有学透彻。

换句话说,学完道理后,缺乏深入的思考。比如,孔夫子曾经讲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过来就是,学习过的知识,经常复习复习,那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

这个道理其实就是一个非常经典的道理,而且是一个投入产出比极其高,还有一个经典的故事。

三国时期,有一个叫董遇的人,家境贫寒,需要为了生活四处奔波。但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会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十分渊博。他身边的亲人们都经常讥笑他不务正业,不会生活,他却依然坚持学习。后来,他写出了两本书,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别人问他读书有什么窍门。他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董遇还提出了一个概念,叫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学习要利用好三余,也就是三种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但问题来了,那是所有学过的知识都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吗?这种快乐,是短期的快乐,还是长期的快乐呢?

这里,我们就可以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我会经常看到有学员总是爱学习新知识。因为每次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成就感和收获感都非常强,而一旦深入学习,一定会遇到一个瓶颈期,而在这个瓶颈期,需要大量的积累和实践才能突破。而很多人都会选择放弃,然后再去学习一个新知识,通过这种办法来不断的证明自己。

长期大量的学而时习之的是基础知识,这种学习快乐吗?显然是快乐的,但这种快乐往往是短期快乐,自娱自乐式的快乐。基础的知识,可替代性不强,价值较低,对于自己和其他人的价值都不是很大。

如果是拿这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来给自己做解释,那就坏了,道理很对,也让他快乐了,但绝对没有让他过好这一生。

第二个例子,我自己本科的时候是学习经济学的,也喜欢经济学,所以阅读了很多经济学的读物。曾经有一段时间,流行一本叫做《魔鬼经济学》的经济学科普图书,我就很好奇,很想看看,结果借了一本错书。其实这种情况也常见,买到的书或者课程,并不是自己需要的,只是名字相近而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力思考工具——建立使用边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amk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