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今日《国馆》头条推文《最不该原谅的,是父母》
标题:“最不该原谅的”,是要点前置,语势上强,同时用“最”加强程度。在大众认知中,父母是最爱孩子的。标题是反大众认知,让人不赞同。读者会发问:为什么父母最不该原谅?从受众来看,覆盖人群广泛,都有为人父母的经历。
开头:开明宗义,态度非常鲜明,解释为什么起这个题目,指出“这个残酷的世界,或许对于孩子来说,没有绝对安全的地方,只有比较靠谱的父母”。
行文:虽然开篇作了解释,读者觉得有点道理,但还是不太认可。所以,采取故事+金句的方式,从不同侧面,讲了11个故事,指出孩子不安全,责任在于父母,然后深化论述。
故事1,湖北孝感,一名3岁男童,独自在商场扶手电梯上楼口处玩耍坠落到广场负一楼大厅。你以为绝对安全的商场,对于孩子来说,危机四伏。
故事2,浙江金华,一名7岁儿童在义乌国际商贸城爬上了2米高的柚木木雕。商场内的大块头商品,同样也不安全。
故事3,福州,吴女士带着两个孩子,来婴幼儿馆游泳,不慎落水。让这么小的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父母完全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
故事4,东莞,一名母亲将一个5岁的幼儿,独自反锁在家中,结果孩子从14楼的家里坠落到1楼。以为安全的家里,同样也暗藏着危险。
故事5,在浙江,有位妈妈把洁厕剂随手装在可乐瓶里,随手就放在一个地方,孩子误以为是可乐,拿起来就喝。贪图方便,随手乱放危险品,给孩子的生活,埋下安全的隐患。
故事6,徐州男孩学动画片里的角色,改装电扇,把手伸进高速转动的叶片,整个手掌都被绞得血肉模糊…… 好奇心也导致风险。
故事7,福州一名3岁儿童,竟然把纽扣电池塞进了鼻孔里。那些不起眼的小物件,往往会给孩子带来更严重的伤害。
故事8,贵州安顺的一个村子,一条下司犬咬死孩子。家里如果养了狗狗,别看它们平时乖巧温驯,一旦发狠起来,也可能伤害到孩子。
故事9,五岁的童童,在家里和小朋友玩耍,顺手就拿起桌上一个桃子吃起来,发生了不幸。孩子身体很脆弱,甚至连吃东西都可能有危险。
故事10,有一位武汉的爸爸,突发奇想,让孩子模仿短视频APP上翻跟头,结果不幸失手。不靠谱的父母,不仅不能让孩子远离危险,甚至他们自己,就是孩子的危险。
故事11,蒙城的邓女士,有一个一岁三个月的女儿俊俊。女儿的叔叔突发奇想,把孩子抛起来逗着玩,结果没注意好力度,抛得过高,导致头顶上高速旋转的吊扇,打中孩子头骨。身边缺心眼的亲戚一多,孩子就会无辜受罪。
12节,由个例拓展到宏观层面,列举种种不安全现象。让孩子健健康康长大,这是父母的基本职责。但不靠谱合格的父母,就是孩子身边的定时炸弹。
我们来看,作者是如何撩拨读者的心,如何控制读者、引导读者的。
1-3故事,写在商场、大块头商品、游泳馆发生的故事,是意外事故,步步指出这样意外可以避免。
人们会想,意外毕竟是少数,大多数情况还是安全的。4-6故事,进一步,把视角切换到家长可控制的家里。父母不负责任,也会收到危险威胁。
读者或许会说,那孩子自己也可以避开危险的。
7-9故事,孩子处于探索期,有好奇心,没有辨别危险的能力,所以父母的看护很重要。
这是大众认知。用反认知吸引眼球,然后事实讲缘由,用观点验证大众观点,然后再说反大众认知的话,读者不会轻易说不对,会想还有哪些是家长需要注意,而没有注意到的。
7-9故事,是普通家长的错。那么,有高品质生活、追求素质教育的孩子家长,是不是不犯错呢?从10-12故事看,也会犯错,而且是主动犯错。告诉家长,有时你以为对孩子好的运动,潜在危险也不容忽视,超出读者认知一步。
到这里,家长都不高兴了,做家长有这么难,那该怎么办。
这时候,需要给家长鼓劲,于是,转折出现了。
结尾:第13、14节,分析原因,对比国外重视儿童安全的国家,指出我们对于那些不合格的父母,都过于宽容。继而给出保护孩子的方法。保护孩子,应该用孩子的视角。分析原因、指出方法,点到为止,让读者自己脑补,引人反思,扣题,照应开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