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有一种人,他们的特点是“能付出爱,却不能接受爱!”,若放在界线视角来看待,这种界线问题叫做回避:即对好事说不,是僵化界线中的“回避者”。他们为自己修筑了一道铜墙铁壁,保护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谁都不让进。他们曾经可望过被爱,也曾敞开过,但是受过伤或者完全无法得到满足,从此以后这个渴望就关闭了,竖起铜墙铁壁,回避外界的触碰。这个柔软的部分也许告诉他们“别人靠不住,只能靠自己;或千万不要麻烦别人”。这些都让“回避者”们关闭自己的需要,用“付出”来与外界沟通,他们可以很好的照顾别人的需要,因为他曾经缺失过,看到别人幸福和满足,会有一种替代的满足。只是内心深处被关闭的部分,还是在拒绝被爱。被封闭的越久就越害怕打开,受过一次伤,不想再受伤,因为太痛苦了。因此保持个体的独立性对他们来说是安全感的来源。他们不能向别人求救,不能确认自己的需要,不能让别人进入自己的世界。回避者在自己有需要的时候,往往撤退下来,不愿向别人求援助。
回避者界线为什么回避是一种界线问题呢?
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对界线的困惑,认为界线是一道墙。事实上,界线也是会“呼吸”的,即使是篱笆也会有个门,可以让好的进来,把坏的挡在外面。把界线当做高墙的人,不管好的或坏的,一律挡在门外,没有人碰得着他们。个人的界线都是有门的。我们应该可以自由自在地享受安全的人际关系与避免有破坏性的关系。我们有自由决定是让他进来,或把他关在门外。
可是,对回避者来说,要求他们向人敞开心门,却几乎是不可能的。回避者那些密不透风的界线使得他们即使是可以被允许的软弱或需求,也变得完全没有弹性。他们以为自己所遭遇的问题或那些其实是合理的渴望,都是不好的、有破坏性,或会使他们羞愧的。有些人不单是顺从者,也是回避者。病人开始意识到这已经变成一种固定的模式了。例如当别人需要我给他们四个小时的时候,我不能对他们说不;而当我只不过需要别人十分钟罢了,我竟然不敢向对方提出要求。甚至觉得的是不是自己的脑筋有问题了!
这种困境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天对坏事说“好”(一味顺从),也向好事说“不”(回避)。同时身兼两种界线冲突的人,不仅不能拒绝坏事,也不能从别人得到他们自己很容易就给予的支持。他们卡在一种井竭泉尽的恶性循环里,没有东西可以弥补他们所失去的精力与能源。
一味顺从的回避者所遭遇的就是“倒置界线”的问题,他们在需要界线时,没有界线,而在不需要界线时,又偏偏自己划地自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