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主要讲的是角色和集体人格,以及站在产品经理的角度来理解。
1. 集体是什么?
集体就是一堆角色。角色的出现主要是为了便于管理。
孔子在此起了重要的作用,儒家思想为中国人设立了社会关系中绝大多数角色及相对应的角色说明书,而我们的教育基本上都是角色化教育,比如说要成为一个什么角色,而这个角色要求我们怎么做。因此我们有对自己和他人的角色预期,基本上都是基于角色来考量的,而忽略了作为个人的本性。比如说教师就应该认真教书育人,母亲就应该勤恳做家务照顾家人,父亲就应该成为家中的顶梁柱,其实这些都是死板的角色化要求,因为总是有人是达不到这个预期的。总有一堆人扮演者同一种角色,于是这一堆人就成为了一个集体,角色之间又其实有不同的关系,就形成了整个社会。
事先定好这些角色及相应关系,可以方便整个社会的运作及管理。在公司里面设立不同的职位并且培训相关人员成为对应的角色,也是为了方便管理及提高效率。
2. 集体人格是什么?
集体人格是一个集体呈现相互来的相同特质,是通过教育训练出来的。
集体人格往往是与人性相违背的。因为将大家塞进一个同质化壳子里面形成一个集体,需要经过教育训练成为这样的角色,而教育是违反人性的。
教育的过程基本上是这样的一个过程:设立目标——建立恐惧边界——放入清晰标的——给予奖励——不断重复。最后,你会形成跟自己本性不同的价值观和习惯。人本身是自私不受约束且懒惰的,但是教育让你走向了另外一端。因此,基本上书读得越多的人就越容易理想化,不“接地气”。
这里讲一下之前对于抖音和快手的看法。之前的我觉得抖音比较高大上,快手这么土怎么会有人喜欢,因此觉得抖音肯定会赢。但是,看虎嗅网的点评刷新了我的三观,认为快手的天花板要远远高于抖音。主要原因是,我对年轻人这个集体的判断太狭隘了,我把他们都假想成像我这样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但其实真实情况是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其实更多吧,抖音对他们来讲就没有快手“接地气”。
3. 产品经理如何理解?
如果产品的用户是一个个体,就需要去角色化研究真正用户,抛开对角色的定义;如果用户是一个集体,则需要研究集体人格、共同记忆和核心观念。
很多产品经理会有一个误区,就是会基于角色对个人进行自己的预判,经常会用“应该”这个词。但是角色的执行只有在有压力的情况下,在用户很放松的时候,他就是一个真实的个人,不会呈现在集体中的特质。
4. 你觉得自己是不是擅长角色化生存,或者把别人训练成角色呢?
擅长角色化生存,因为我非常容易恐惧,所以很容易知道边界在哪里,同时我会有好胜心,因此会努力成为一个集体中比较厉害的人。
但是我不适合将别人训练成角色,因为其实我不太喜欢对别人进行重复的灌输洗脑。
5. 你能够去角色化地和别人建立真是的交流吗?
不太能吧。因为在交流之前总是会清楚的意识到别人的角色,比如说老板、同事、同学、小学生这些标签,然后就一直在从角色的角度出发揣测对方的兴趣。比如,我在遇到我的小侄女的时候,总是会问她学校、老师这样的问题,其实是基于她学生的身份来讲的,应该所有人都会这样问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