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蓝山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
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
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
而且,
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 龙应台
1
不知道你是否见过这样的楼层,在同一层楼里,林立着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从幼儿游泳,跆拳道,钢琴,机器人,舞蹈,绘画,英语,数学......到中高考全科等应有尽有,可以说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做不到。
有一次和同事开玩笑说:“等你有了孩子,只要你要求不是那么高,除了大学不能在这上,以后孩子所有年龄段的课程基本都可以在这一层楼里解决。” 同事听完哈哈一笑,点头称是。
一个楼层映射出一代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同时也反衬出一线城市教育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
可以说教育行业激烈的竞争一方面给家长和孩子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在同一类型的课程里,家长和孩子可以多做一些对比,从价格,效果,环境,师资等不同方面考量,最后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课程和机构。
当然选择多是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就是选择多的同时不断增加了家长们选择时的焦虑感。
2
因为工作的原因,这些年接触了太多的家长,当然其中以妈妈居多。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近两年家长们对孩子学习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了,随之而来的是焦虑的家长也越来越多了。
提到孩子的学习,前两年我还能听到有的家长说:“哪有那么多焦虑啊,孩子嘛,学习也好,成长也好,顺其自然就好了。孩子还小,给他们那么大压力干嘛啊” 然而这两年这样的声音越来越少了。
更多的妈妈在为孩子学什么,什么时候学,要不要上幼小衔接班,去哪里上小学,去哪里上中学,要出国还是在国内,什么时候出国等这些事情而焦虑。
很多时候,家长的焦虑会自觉或者不自觉的传递给孩子,于是现在的孩子们越来越懂得察言观色,看着家长脸色不对,立马变的乖乖的。
在这样的形式下,围绕着学习而出现的各种问题,随时都能引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父母子女们就在这样的战场上博弈拼杀。用对了策略,结果皆大欢喜,用错了策略,可能就是刀光剑影,最后一片狼藉。
3
我见过为了孩子的小升初,焦虑的不敢看家长群和学校老师发的推送的妈妈。谈起孩子的未来时,孩子妈妈竟然都想到了孩子如果学习不好将来有可能会做什么工作。虽然这些话都是当笑话说的,但是话里传递的感情却是真真切切。
我也见过管理能力特别强,带着团队冲业绩,经常拿到销冠的妈妈,管的了强兵强将,却对孩子的学习一筹莫展。
我还见过自己英语特别好,自己辅导孩子,孩子刚刚5岁英语就特别棒的妈妈。孩子每天的日程表安排的满满的,妈妈的计划是让孩子在3年级的时候通过PET考试。
类似的妈妈们太多了,甚至有些妈妈为了抽出更多的时候陪伴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辞了待遇丰厚的工作,换了一份自己不太喜欢,各方面条件一般的工作。
当然,除了这些可敬的妈妈们,带娃上课的爸爸们有很多也是非常尽心尽力的。一般这些爸爸们都是家里的车夫,大厨等。之前和一个孩子爸爸比较熟了,闲聊时说到关于孩子的学习家里是如何分工的问题时,这个爸爸很大方的说:“ 孩子的学习主要是她妈妈负责,她妈妈说了算。既然孩子的学习他妈妈操心的更多,那我就力争给他们做好后勤工作吧。”
一周7天,5天时间上班,另外2天送孩子上各种课,去各种培训班。一年365天,几乎全年无休。这就是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里大多数家长的生存状态。
累吗?肯定累。苦吗?特别苦。放弃吗?肯定不放弃。典型的中国爸妈们,一辈子都在为孩子操劳,可敬的让人心疼。
4
看完爸爸妈妈们的现状,我们一起来看看孩子们的表现。
不得不承认,在各种课外班,各种特长,各种游学,各种训练营中磨练出来的孩子们,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大部分孩子主动或者被动的接受了节奏紧凑的生活安排,从小到大,慢慢也就适应了。
孩子聪明勤奋加上优越的家庭条件的加持,在学习和成长的路上,越走越好的例子也不胜枚举。
我见过小学期间钢琴就通过10级的孩子,见过琴棋书画样样都行的孩子,见过小学期间有很多科技发明,中学时候拿到国际大奖的孩子。
当然我也见过课间,放学手机不离手的孩子,见过课上调皮捣乱不好好学习的孩子。见过之前不懂事,后来埋头苦读,迎头赶上的孩子,还见过之前学习好,后期因为各种原因误入歧途,荒废学业的孩子。
同样是孩子,为什么孩子和孩子之间差距就这么大呢?
5
观察了这么多的孩子和家长,我也会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孩子就是爸妈的缩小版或者综合体,有时候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缩影。孩子的性格,习惯以及为人处事的方式会深深的受到其家人以及家庭的影响。
作为父母的你,如果有一天发现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不妨先好好反思一下自己,你要相信,榜样的力量有时候胜过千言万语。作为孩子的你,如果有一天听不惯父母的言语,看不惯父母的举止,不妨好好回想一下父母为你所付出的时间和所做的努力。
我相信,在父母子女的博弈当中,没有哪一位父母的做法堪称典范。时间,让每一位父母学着做父母;时间,让每一个孩子学会做孩子。
最后,以杜江送给嗯哼的一首诗结尾:
“你不是我的希望
不是的
你是你自己的希望
你可以做一个全新的梦
那梦里不必有我
你我也只能成为
对方人生里的某个部分
然而我爱你 我的孩子
我爱你
仅此而已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