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14日,诗人余光中在高雄去世,享年90岁。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生于南京,1950年迁居台湾,直至1992年才首次应邀回大陆。
他有一首诗闻名海内外华人世界。那就是《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这首诗写于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里写下《乡愁》。
小时候读这首诗,根本没法体会其中的意味。
就那样欢快地、烦恼着长大了,然后离开家去读大学,再然后漂在异乡。
初初离开家的感觉是欢欣鼓舞的,终于长大了,终于可以自由翱翔了,终于可以去看更广阔的世界了。
但现实是残酷的,要生存,要养活自己,要成长,要提高自己。
所以好多年都顾不上有这种感觉。
多年以后,快人到中年时(我明明还很年轻,可是90后都自称中年人了啊啊),才能体会这首诗的意味。
思念,回忆。
不记得从什么时间开始,我经常会在梦里想起小时候的事,想起小时候的村庄。
当然现在村庄还在,只是早已不见了当初的模样。
人也早已不全是那么波人了,很多年纪大的人去了天堂,很多年轻的人完全不认识了。
原来乡愁是这样子的。
想起来心里满满的,回望处空落落的。
我想余光中后来再回家乡时一定是感慨的,42年的变化沧海桑田。他能找到记忆中的东西可能寥寥了。
余光中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
现代社会,距离早已不是问题,不是因为遥远而思念。
而是因为回不去而思念,不是回不去家乡,是再也回不去当年。
那是再也回不去的童年和少年,是再也回不去的旧时光。
原来,回不去的才是故乡。
下面这首罗大佑演唱的《乡愁四韵》也是余光中写的。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愁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