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婚姻育儿教育
“不发脾气”也未必是好妈妈,妈妈们要如何优雅的发脾气?

“不发脾气”也未必是好妈妈,妈妈们要如何优雅的发脾气?

作者: 无为育儿 | 来源:发表于2018-07-30 21:59 被阅读26次

    自从兴起科学育儿,妈妈们就被各种要求包围:

    不能惩罚孩子,经常被惩罚的孩子容易人格障碍。(吓得我恨不得马上自断双臂,以示惩罚。)

     不能随便夸孩子,要鼓励,要培养孩子的自信。(我就想问在当妈这件事上,谁能来鼓励一下我?)

     要学会倾听孩子,要帮助孩子疏导他们的情绪。(谁还不是个小公主咋滴?)

     要接纳孩子,允许孩子犯错。(谁能接纳我?那么谁能允许我犯错误呢?)

     最后再来一条吓死你的结论:一定不能跟孩子发脾气。(他爹呢?他爹没责任?)

    道理谁都懂,可情绪一旦上来,就控制不住我寄几了。

    01.

    豆豆妈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到处上育儿课、看育儿书。可懂得越多,就对自己苛责越多。她想成为一名好妈妈,生怕自己育儿不当对孩子造成伤害,豆豆妈对自己要求越高,神经就绷得越紧。

    一不留神,就断了弦——冲孩子发脾气。每次发完脾气,豆豆妈既难过又自责,于是竭力想补偿孩子,心里暗暗发誓以后不再跟孩子发脾气。

    可是当精力不够事情又多的时候,豆豆妈又会忍不住跟孩子发脾气,然后再自责、再补偿,生活就像一个恶性循环。

    其实哪个妈妈不是吼完孩子之后愧疚万分呢?当我们吼完孩子以后,看着他们受伤委屈的表情,总是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再也不吼孩子了。

    可是过不了多久,我们又一次违背自己许下的誓言,又忍不住对孩子大吼大叫。这种逃不开的轮回,让每一个妈妈都陷入对自己、对孩子、对育儿的深深的无力感。

    豆豆妈也想改变现状却又不知道如何下手,难道真的要一忍再忍吗?

    02.

    我另外一个朋友果果妈绝望的告诉我:忍也是没用的。

    果果妈也是看遍国内外的育儿书。从辅食到睡眠习惯的培养;从性格养成到情绪疏导;从阅读训练到外语启蒙。果果妈无一不精、无一不晓。

    然而面对孩子的一些不良情绪,果果妈还是会内心波涛汹涌,有一股子洪荒之力想要喷涌而出。果果妈说:“每次我都要咬紧牙关才能控制住自己不对孩子河东狮吼。”

    关于控制情绪,我没见过有比果果妈更厉害的人了。每次被孩子气的翻江倒海时,果果妈都能把情绪从嗓子眼儿压回肚子里,然后再风轻云淡的跟孩子讲道理。

    以为这样就不会伤到孩子了吧!谁知道孩子把她的千年忍功学得分毫不差,在幼儿园完全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受了委屈也只会回来掉眼泪,老师说孩子在幼儿园都是唯唯诺诺的,一句话都不敢说。

    果果妈没有想到的是孩子早就察觉到她的情绪了,甚至孩子还知道她在忍,让孩子认为有情绪都得忍着。果果妈哭着说:“早知道这样,我还不如发脾气呢。”

    发脾气也不行,忍着不发还是不行。难怪人们说养孩子就是一道千年难题。到底有没有一种办法可以让我们能优雅的把脾气发出来呢?

    03.

    心理学里有一个叫“我信息”的概念,“我信息”是一种既不伤害别人、又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的一种表达方式。

    与“我信息”相对应的是“你信息”,通常我们发脾气都会不自觉的用“你信息”。比如:孩子磨蹭。我们会大发脾气:“你看你,整天磨磨蹭蹭的!以后能做什么大事?”

    而“我信息”的表达方式是:你磨蹭让我觉得很生气,我希望你能快一点,因为我们快迟到了。

    同样是在表达怒气。但是“你信息”让孩子感受到的是自己不好,“我信息”则让孩子体会到妈妈的感受,从而体谅妈妈,自愿与妈妈合作。

    “我信息”的重点是不评价别人,只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期望。

    通常“我信息”包括三个要素:行为、感觉、愿望。

    “行为”是说出引发你情绪的具体事情。(孩子磨蹭)

    “感觉”是说出你的感受。(我很生气)

    “愿望”是表达你的期望。(我希望你能快一点)

    当我们坦白地告诉孩子我们的感受时,孩子是愿意体谅我们的需求的。

    04.

    上周末,我去芊芊妈家跟她商议一些事情。正巧她家人都有事外出,只能把芊芊留给芊芊妈。芊芊妈告诉芊芊:“我和阿姨有事情要谈,你自己去玩一会儿。”

    芊芊是答应得好好的,可是过不了一会儿,她就拿本书出来问妈妈:“可不可以给我读书?”芊芊妈只好停下来跟芊芊耐心的解释:“妈妈和阿姨还没谈完,你先自己看书。”

    芊芊乐颠颠的人跑回房,待了不到一分钟,又抱出一堆乐高,要妈妈跟她一起玩。芊芊妈依然耐心把芊芊哄进房间里。

    可过不了多久,芊芊又出来了。芊芊妈猛地站起身来,我以为她要发脾气了,正想劝劝她。

    谁知道,芊芊妈走到芊芊面前,看着芊芊的眼睛,严肃的跟她说:“我知道你想妈妈陪你玩,妈妈也喜欢陪你玩。可是陪你玩妈妈和阿姨谈话就没办法进行了,这样下去,我就更加没办法跟你玩了。”

    看着芊芊有些受伤的表情,芊芊妈接着说:“我跟阿姨有重要的事情要谈,你一直过来打断我们的谈话,我很生气,我们谈完话之后我会跟你玩的。”

    于是,芊芊大度的说:“好吧。妈妈你们谈完话了就叫我哦。”之后,我和芊芊妈的对话得以顺利的进行,芊芊果然没有再来找妈妈“麻烦”了。

    身为妈妈,“不吼不叫”当然是我们努力的终点。然而生活中糟心事那么多,又怎会完全没有自己的情绪呢?

    与其陷入“发脾气——愧疚——再发脾气”的死循环、亦或口是心非假装接纳孩子,还不如坦诚的告诉孩子我们真实的情绪。

    更重要的是当我们把负面情绪发泄出来以后,我们和孩子的关系会更亲密,也能教会孩子包容和体谅他人的需求。


    往期回顾

    儿子说:就算你会犯错,你依然是我心里最好的妈妈。

    心理学专家悄悄告诉你:80%的早教都没用!

    “你的文章为什么没有人看?”

    男孩难养?那是因为你不知道这六个技巧

    "不生二胎的人真自私!"

    无为:

     红娘子工作室签约作者,儿童心理学好爱者,关注儿童心理健康,与孩子一起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发脾气”也未必是好妈妈,妈妈们要如何优雅的发脾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ayq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