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么是有效的思考么?你真的有效思考过么?
工作一天了,感觉特别累。——既然累了,我就应该休息一下;
最近长胖了。——既然长胖了,我最近少吃点,多运动些;
小王真是太爱较真了。——因为他是理科生嘛;
小王文采特别好。——因为他是北大的高材生嘛。
遇到这些问题,你是怎样思考的呢?你会这样想么?
工作累了,真的就应该休息么?是否是最近锻炼少了,身体素质下降了?是否是最近工作效率比较低,导致工作慢、加班很累?累了只靠休息就可以解决问题么?
长胖了,少吃点多运动真的能瘦么?多运动怎么运动?少吃少吃什么呢?如果我减少大量蔬菜的摄入留下少量的主食,没有蛋白质,这样也是很难瘦下来的。
很显然,以上这些都走入了思维的误区,陷入了思维定式。常见的思维定式有9类,分别是:因果倒置、满足于普通解、依赖框架、范围适应、思考止于关键词、执着于初步假设、忘却思考的初衷、偏重过程和失去独立思考。
真正有效的思考是怎样的呢?只有足够深度的思考,才是真正有效的思考。我们来看《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一、什么是深度思考
深度思考的目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本质是什么呢?字典上的解释是:事物本来的性质或者形状。事物赖以存在的性质、要素。这么一看,依然很抽象,本书中给出了一个化抽象为具体的公式:
本质=模型X动力机制。
模型是对现象背后逻辑的推理,动力机制是以长远的目光观察模型产生的现象,以及今后将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及动向,即会出现怎样的模式。
比如给孩子买了参考书,孩子的成绩提高了。这里,我们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因为买了参考书,所以孩子成绩提高了。我们来建构这个模型:买参考书——孩子(用参考书)学习——成绩提高。所以这里不是买参考书导致成绩提高,而是孩子学了这本参考书,才提高了成绩,关键是学习。我们再看动力机制,把时间方长来,这次买参考书,孩子成绩提高了,下次继续买,还是成绩还会继续提高么?孩子会因为不断地做更多的参考书,使得成绩越来越高么?显然这里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
思考二、如何深度思考
既然我们明白了深度思考是什么,接下来我们来看如何做到深度思考。
深度思考分为4步骤:
1.建立模型;
2.解读动力机制;
3.寻找改变模型的对策;
4.行动,从实践中获取反馈。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P51
我们继续来看孩子如何提高成绩这个问题。
第一步,建立模型。建立模型首先我们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我们可以从输入源、输出点、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和影响着5个方面思考。其次我们需要考虑思考的层次,从不同的层面来建立模型。再次我们应该注重因果,忽视相关。在建模时,因果关系比相关关系更重要,因此我们需要考虑因果关系而不必考虑相关关系。最后我们对模型进行检验。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主语、向他人展示、判断模型是否有趣来进行检验。
孩子想要提高成绩,可以做哪些呢?首先我们可以从不同层次来看:从孩子的角度、家长的角度、老师的角度、同学的角度等等。
孩子的角度而言,方法有:1.多做题;2.开发大脑,提高效率;3.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等等。
家长的角度:1.更好的陪伴;2.更好的鼓励;3.生活营养上给予保障,等等。
老师的角度:1.提高教学水平;2.增加对学生的关心关爱,等等。
同学的角度:1.互相帮助;2.有问题和同学讨论,等等。
第二步,解读动力机制。引入时间轴,沿着时间轴观察并思考发展方向。
我们按照时间来看,每个因素的影响效果如何呢?比如我们来看多做题。显然,在前期多做题多成绩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题目做的越多,成绩提高越多,但是到后期,题海战术的效果则会慢慢打折扣,随着刷题的增加,成绩提高速度变得十分缓慢,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在开发大脑,改变思维方式上下功夫。
第三步,寻找改变模型的对策。如果我们想改变结果,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做呢?想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就需要回归模型来思考。改变模型的核心就是找到支点。我们需要正确理解前提条件、保持不囿于眼前表象的姿态、扩展思考范围、提升视角。
比如提高孩子成绩的模型,我们可以思考孩子是什么原因成绩上不去呢?是吸收速率慢?还是比较粗心?还是对复杂问题的思考不够?我们搞清楚了前提条件,就可以更好的对症下药。
第四步,行动,从实践中获取反馈。显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需要行动,在行动中得到反馈,不断修改模型,找到改变方法。
思考三、如何训练深度思考
知道的同时更要做到,因此,我们需要在日常进行训练。我们可以:1.从报纸杂志的报道标题开始联想;2.储存一些思考模型的案例;3.让思维可视化,思考的同时在白板或者白纸上画出思路;4.用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碰撞;5.磨炼历史观;6.思考如何解决无解的问题。
谈了6种训练的方法,你准备怎么做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