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三件事
2023-03-14 每天三件事第264天--事情总是如表面那样

2023-03-14 每天三件事第264天--事情总是如表面那样

作者: 如201608 | 来源:发表于2023-03-14 22:05 被阅读0次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第5章事情总是如表面那样吗,一个人生气了,是因为当时发生的事情吗,是因为当天发生的事情吗,还是因为一直以来发生的事情刚表现出来。一个人撞了另一个人,是因为不小心吗,是因为心里在想其他事情吗,是故意撞的吗,还是另一个人自己撞上去的呢?对于自己,还有自己的孩子也是,本来很小的一件事情,发了很大的火,只是因为这件事吗,还是有其他的事情叠加,一起发出来了。事情并不总是像表现那样,一个人当时的表现,还有一贯的表现,都不一定能说清楚发生了什么,要学会分析有可能的原因,把这些原因都列出来,就有可能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在生活中,可以就生活中发现的事情或者假设虚拟人物的事情,来和孩子讨论这个人做这件事的动机是什么,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只是当时当下的行为还是一贯的行为。通过和孩子讨论,孩子会认识到发生一件事情有多种原因。还有在一些含义模糊的情况,如何判别别人是什么动机,可以观察非语言的信息,语气,表情,动作等。

如果我们没有很好地倾听,就可能会由于误解而对别人感到生气。不想清楚别人作出一个行为的原因,也会造成误解和问题。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别人言行背后的原因与我们所认为的完全不同,事物并不总是像表面上看上去的那样。

当人们对一个人的动机得出匆忙、不准确的结论时,就会误解那个人的意图。

考虑一个人某一时段的行为或一贯行为——影响着我们与他人相处的方式。

有一些时候,我们对别人传递的看得见的线索不敏感,也会误解别人的动机。

在家里用假设的人物玩“还有别的原因吗”游戏:父母说:“小西今天没有和她的朋友一起玩儿,因为……”,让孩子来想都有什么原因,再问还有别的原因吗?

当孩子想出几个答案之后,要引导他们考虑人物的动机。“假设,小明从小武身边走过而没有和他打招呼。至少想出小明的行为并不是要伤害小武的感情的一个理由。”

在孩子说出了自己所能想到的尽可能多的原因之后,再问:“现在,要想出至少一个原因,说明小明那样做就是想伤害小武的感情”。

最后,可以让孩子编一些情节,并列举出人们那样做的所有不同原因。

通过用假设人物玩“接下来你说什么”游戏,你可以了解到当你的孩子对一个朋友感到失望时,会如何反应。

在孩子形成了习惯,对别人的一个行为可以举出几种可能的解释并作出不同反应之后,可以把这个技能和前面讨论的理解人的感受结合起来。

在帮助孩子理解别人行为原因的同时,你也应该想想自己孩子行为的各种不同原因。

一个孩子脱口而出一些情感激烈的话,可能并不是要伤害别人的感情,而是在以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因为他感觉对自己的生活失去了控制。通过分清楚孩子是要故意伤害别人,还是失去了控制,你就可以确定花多少精力帮助孩子关注别人的感受,以及花多少精力让孩子先关注自己的感受。

当孩子练习抽象地考虑人们行为的原因时,他们也就是在训练自己为得出准确结论而收集信息的能力。注意可以看得见的线索,也有助于他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有时候,我们对别人行为的理解方式,是由自己的行为所决定的。

帮助孩子思考如何判定含义模糊的行为是很重要的,这样,他们就能确定一个行为是有意行为,还是无意行为。

让孩子注意观察可见线索,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行为含义模糊、可以有不止一种解释的虚构情景。可以利用这种情景与孩子讨论人的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所提供的线索。

要利用随时出现的机会与孩子讨论动机问题。

要理解一个人的长期行为,比确定一个人当时的意图,需要更深层次的洞察力。在行为发生的当时,我们可以问,或者观察可以看得见的线索。但是,要理解一个人为什么表现出一贯的行为,就需要理解其潜在动机。

理解潜在动机的目的,不是为了要证实这些解释,而是为了承认人的一贯行为的背后常常会有许多隐藏的原因。

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和人交往时,经常很难确定别人的潜在动机,孩子需要明白,人们以某种方式行事是有不同原因的。

某一时刻的行为

如果孩子对另一个孩子的言语或行为感到烦恼,就问她是否还记得对方所做或所说的每一件事,以及对方的言语或行为是否可能有其他原因。

让孩子告诉你,她对对方的面部表情、语调或其他任何身体动作都注意到了什么,这是有助于孩子了解对方意图的一些线索。

问问孩子,在别一个孩子那么做或那么说了之后,他做或说了什么。然后,再问孩子,如果那个孩子的本意就是要伤害他,他是否还会那么做或说;如果那个孩子是事出有因又会怎么样。

如果对方的行为意图不清楚,就问孩子,如果她知道对方有意想伤害她或者只是一个意外,她所说的或者做的是否会不一样。

一贯行为

如果孩子抱怨别一个孩子的习惯性行为,就让他想想那个孩子这样做可能会有的各种不同原因。

问孩子,当他自己那样做时,别的孩子可能会有什么感受。

当孩子,当别的孩子那样做时,他会有什么感受。

作为父母 ,要多想想孩子行为的各种可能原因。如果孩子是在寻求关注或者不论是其他什么原因,你的做法应该有哪些改变。

让孩子知道事情并不总是像表现所显现的那样,认识到孩子的感受可能并非总是如他们表现出来的那样,也是很重要的。

相关文章

  • 我开始跑步

    想了很久,每天想起床跑步。但是一直起不床。 晚上想锻炼的时候,也总是以这样那样的事情耽搁。所以这件事情一直搁置下来...

  • 0926.598天:为什么老是断更?

    #每天三件事,第598天# 表面上看,似乎每天都在更新,而且即将到达600天。但在简书的后台,实际上是有很多次都断...

  • 生活碎碎念

    每天总是被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情,占用了大量的时间。等到写作的时候,就只有晚上的时间。每次参加日更总是被这样那样的事情...

  • 第一课:如何用警察的思维深度挖掘写作素材

    第一:像警察破案那样善于联想 第二:像警察那样通过虚假的表面看到事情的本质 第三:像警察那样逻辑推理非常严谨 第四...

  • 更文时间到

    现在不上班,每天也就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找工作,第二件事情是做投资,第三件事情是带小孩,每天还感觉很满,但是呢,...

  • 放下心中的杂念

    当我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发现我总是无法专注,表面上很认真,实际灵魂不知道跑哪去了。所以每天要坚持提醒自己要专注专注...

  • 学会归零思考,不做回忆的奴力

    生活中每时每刻都会发生的一些开心的事情或者不开心的事情。烦恼和快乐总是相拥而至。每天早晨醒来第1件事情应...

  • 日常 | “卷卷”的自我成长

    【日更第1264天】 每天所坚持的事情 是对自己的期待 朋友调侃:我每天做三件事都不容易了,你每天还七件事,要不要...

  • 回家的感觉真好

    眼睛有点儿酸涩,每天写文更文成了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心里记着,也割舍不下。每天总是有这样那样的情绪,总是有这样那样...

  • 17/5/2017 tony 13-3拖延症的自我修养,6个停止

    感悟: 为什么我总是完成不了3件事? 从减灶出发,每天做重要和恰当的三件事情,恰当就是恰好可以完成,也就是说这事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3-03-14 每天三件事第264天--事情总是如表面那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bkc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