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逼仄的国内大学不同,李彬彬来到的这所大学保持的自然生态近乎原始,校园里四处是参天的大树,有个长满青苔的水池里面甚至还有条鳄鱼总是懒懒的浮在那里,据说这就是典型的美国南部景观。夏天潮湿闷热,不过对李彬彬的湖南体质来说这根本不是障碍。障碍是学校太大了,大到很多学生在校内交通都要靠汽车。李彬彬只有靠腿。
预期中的“Culture Shock(文化冲击)”还是有些。只不过这种冲击并不都是负面的,李彬彬发现校园里面的几乎所有人都很友善。从小到大,李彬彬到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北京念书的学校。在来到万里之外入学前,他心里其实是有些不安的。
不过,他适应的很快。当然不是说没闹过笑话。第一堂课,教授就给他们一个下马威,看着满堂各种肤色的学生,教授狡黠的说,你们都要好好学习英文啊,我可不会因为国际学生多,就放慢语速。那堂课,李彬彬自认为听懂了七八成。隔天的第二堂课前,却惊讶的发现同学们都在往讲台上放着A4纸一样的东西。他也凑上去看,发现大家都在交作业!李彬彬一下子慌了,上堂课,根本没听到老师留作业啊!
好在美国研究生的课程也都算简单。大部分课程都是李彬彬在国内学过的。来之前李彬彬就买了一堆中文版的物理教材,英文一时听不懂的,就用中文补上,反正公式,定理都是世界通用的吧。白天上课,晚上李彬彬做助教,负责给物理系低年级本科生答疑,算是他的助教工作。美国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学得好的不用来,学不会的就更不来了。晚上空荡荡的答疑教室,常常是李彬彬独自枯坐。其实这样也挺好,他可以看自己的书,也不用每天担心自己的英文不好,误人子弟。一直到课程快结束了,才零零星星来几个学生,李彬彬每次都是使出浑身解数,尽量用画图来深入浅出。只是他自己也没把握那些来提问的同学是来打听考试范围的,还是真的有疑惑待解。真正给了他自信的是一个黑人小哥,小哥连着来了几晚学习“力的分解”,态度非常认真,每次还都要求拿走李彬彬在纸上画的小箭头图案回去自己研读。可是第二天再来,还是一脑袋浆糊。功夫不负有心人啊,就在李彬彬彻底崩溃的几秒钟之前,小哥终于搞明白了这一初中物理概念!两个人都有些百感交集的激动,黑人小哥拉着李彬彬的手说,你讲的太好了,比我们教授讲得清楚多了!李彬彬不知道该说点啥,他只是觉得美国学生的命,真的太好了。其实真正值得李彬彬庆贺的是,黑人小哥从来都没有抱怨过他的英文,两个人从始至终交流无碍。
科学无国界,学科学的学生是有国界的。半学期过后,李彬彬就总结出来,系里的研究生可以按国籍大致分成几类。中国人,和印度人,韩国人秉承着亚洲人的刻板概念,个个聪明好学,至少学习认真。而美国学生大多数本科毕业了能找到合适工作的,研究生就不再是一个选项。这大约也是硕士,博士里面国际学生比例特高的原因。念硕士的美国学生,很有一批是没找到工作,或者喜欢校园宽松生活的享乐派,这派同学的主业是开各种派对,学习自然是稀松,而且是特别稀松。但是要以为中国学生能出类拔萃,就大错特错了。真正学习好的那几个博士,论文科研呱呱叫的,反而是几个白人师兄师姐。李彬彬从他们的样貌,鼻子大小,以及姓氏推测,这几位大多应该是还都是犹太白人。他不得不叹服这些人的学习动力,每天泡在实验室里面做实验,写论文,比当年胡进撕新英汉的劲头还大。偶尔喝系里免费咖啡的时候,李彬彬和他们也聊几句,聊几句就够了,他发现这些人的共同点,除了都是书呆子以外,是真的热爱物理学,而且是不带功利的真心喜欢。这让李彬彬很感慨,他不得不再次感叹,美国学生的命,真的是太好了。
学校给李彬彬安排了宿舍,四个人的合住公寓,每人有自己的房间,共用客厅厨房卫生间。开始李彬彬是和两个美国学生,一个印度学生共住。没几天他就发现了问题,除了印度同学身上浓浓的咖喱味道和与夜猫子享乐派们无法调和的作息差距之外,他发现老美的身体构造大约非常特别,他们一面可以在烈日下打上三个小时篮球,搞得浑身臭汗,晒得好像某种粉红色的杂食动物,一面又坚持要将客厅的空调开到最大,弄得李彬彬每次出房间都要加上一件长袖。最重要的是,他们不允许李彬彬在厨房做中餐,说是油烟太大。失去了煎炒烹炸的乐趣,李彬彬的思乡病没几天就有点严重了起来。幸亏刚开学不久,他就找到了几个大陆来的学生,大家一起调换了宿舍,搬到了一起。乡音亲切之外,约好每人轮流负责做一周的饭,这样即节省了时间,食材,又可以共享祖国各地美食风味。李彬彬排在第一周,他还真花了些心思准备,搭了美国同学车去镇上采购,利用巨大美国超市里可怜的青菜品种和丰富的墨西哥辣椒准备了几道家乡菜。每天的晚饭都成了小小的聚会,大家讲讲身边,老家的趣事,很有点宾主尽欢的感觉。只是到了第二位山东来的同学值周做饭,饭菜明显就马虎了许多,当然人家憨厚的解释山东和湖南不一样,没啥好吃的。第三周,第四周饭菜就越发的单调了,常常是一种伙食吃几天。晚上的小聚餐也变成各人按照自己的时间安排独自进食了。反正经常也就是把上次剩下的热热而已。厨房更是脏的下不去脚,碗筷堆了一堆在水池里面。李彬彬这时候有点理解美国同学不让他做中餐的蛮横了。只是又抹不开面子再换宿舍,只能坚持。在拖了又拖,迟迟没有动笔的写给林皓的第二封信里他恨恨的写到:“下学期我打算自己找个能做饭的房子住。学校食堂的饭还不如咱们学校的。而且这边的猪肉不好吃,一股子骚味。所以这周我给舍友炖了一大锅牛肉,这就是我们一礼拜的主菜,冻在冰箱里面,吃的人自己切一块热热。”想了想,他又加上了一句:“反正营养够了就行。再说,他们也配不上任何烹饪。”
圣诞节转眼就到了。路易斯安纳的冬天是不下雪的。哪怕是最冷的天气里面,四处洋溢着的圣诞曲调里面奔走着的也都是一身短打扮的青年男女。这边原来是法国殖民地,所以欧洲血缘相对主流,漂亮的女孩特别多,当地女孩还有个特别的名字叫“Cajun Girl”。对这些,李彬彬在刚刚寄出的信里面也突出介绍了一下。他还告诉林皓,每年二月左右,附近的新奥尔良还会有嘉年华,算是全美出名的盛事了。到时候,几百万人涌入新奥尔良,美女才多,还有抛洒珠子的大游行。他不知道为什么和林皓说了这么多这些,大约是不想把自己的校园生活写得太过灰暗吧。所以他也没提起,这些姑娘其实和他并没有太多交集,几小时车程外的新奥尔良他更是还没有机会去过。他觉得这边的生活和他设想的不太一样,他甚至有点怀念北京的破校园,怀念他们的破宿舍楼,和到了月底,他们四个人只能合买一包烟,凑齐了人才许抽的日子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