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陪伴在先,教育在后。
只有在你无目的的陪伴中,请注意这个词,无目的的陪伴中,孩子才能产生归属感、安全感,坦露真实的自己
“教育学其实就是关系学”,在学校里面,师生关系好了,教育不可能不好。
原则2:咬住底线,放大空间
每个年龄段需要设置不同的底线。你可以在每年孩子过生日的时候,和孩子确定一下,商量一下,咱们下一阶段的底线要求,并且充分地向他说明理由。你看,李希贵校长的这个提示很重要啊,你得充分跟孩子说明理由,不见得听孩子的,但是你要跟他阐述清楚理由。请注意啊,这是要求,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但是呢,只要孩子不突破底线,就尽量不要再过多地对他做纪律方面的要求。
如果除了底线,你还是没完没了地对孩子说“不”,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孩子就不知道自己到底可以做什么了,就会胆小怕事、不敢担当,更别提什么创新意识了。
在确定底线的同时,还要确定,如果孩子达不到底线要求,你会对他采取哪些惩戒措施。惩戒措施听起来挺可怕的,其实就是日常的一些小规矩和小代价。比如说吃不完蔬菜就不能吃肉,完不成作业就不能玩玩具,等等。
等确定好这些底线之后,你可以把这些内容写下来,甚至打印出来,一式两份,一份贴在孩子的房间,一份贴在所有家庭成员都能看到的地方。
这个原则就叫作咬住底线,放大空间。
原则3:少用权力,多用规则
咱们做父母的,真正需要的,不是“赢”孩子啊,而是“赢得”孩子啊,让孩子理解而且信任咱们。
规则这个东西和我们刚才第二条原则讲的底线是不同的。底线那就是强制性的,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但是规则咱们不能单方面制定,必须和孩子协商产生。但是,跟底线类似的是,除了制定好的规则之外,咱们就不能再随意地、无休止地对孩子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了。
如果孩子不遵守规则,你要和善而且坚定。
原则4:设计策略,培养习惯
比如说吧,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想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读书嘛,这是一辈子的好事,对吧?那好,那就以后只要出门,咱们就一定要带一个小书包,里面装上孩子最近最喜欢的书。出门之后,至于看不看,不这么重要。让孩子时时刻刻知道,我即使出门了,我这个人后面的小书包里,是有一本我最近喜爱的书的。仅仅这样一个暗示,其实就是一个脚手架啊,孩子按照这样的自我认知和心理暗示,就比较容易养成阅读的习惯,而不是你天天在家里逼孩子,你要看书,你要看书。
再比如说,你想培养孩子吃蔬菜的习惯,你就不要把所有的饭菜一起摆到饭桌上。要先把孩子必须吃但通常不喜欢吃的,比如蔬菜端上饭桌,让他在食欲比较好的时候先吃完蔬菜。
再比如说,你想培养孩子按时睡觉的习惯,你就要规定好家庭作息时间,可以把睡前15分钟作为亲子共读时光,时间一到,就开始床上共读。共读之后,孩子一般都会准点睡觉。
原则5:搭建阶梯,化难为易
比如说,让孩子整理房间,这往往是父母的期待啊,让孩子整理房间的时候,咱们就最好给他一个需要整理的物品清单,并教他操作方法。
原则6:随时鼓励,定期反思
咱们得培养这样的习惯,就是随时对孩子进行鼓励。当孩子通过你的鼓励不断意识到自己的优点时,这些好的行为就会固化成他的习惯,让他闪闪发光。
每一次鼓励或者反思,都要谨记对事不对人
原则7:转移目光,发现潜能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一些能够影响世界的重要能力,只是每个人的潜能可能会表现在不同的方面。
原则8:多帮少管,供给资源
孩子之所以会犯错,往往是因为他没有资源做更有意义的事。
原则9:传递赞美,润滑关系
孩子往往是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某个学科。
关系好了,学校教育就会进入良性循环。
那越是孩子不认可的老师,咱们做家长的,就得反复想办法在老师身上找到一些能被孩子认可的特点。如果孩子实在说不出来,咱们可以做一些提示,一起分析,最终让孩子逐步接受,说这个老师也是挺好的。
这样呢,你传递给老师的认可,就会慢慢影响孩子对老师的看法。
同样,反过来,咱们也要想方设法从老师那儿获得对孩子的认可,哪怕是一点点,然后及时传递给孩子。
不要把老师指出的问题直接传递给孩子,这样容易让孩子对老师产生负面情绪。
原则10: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和孩子之间难免会冲突。而一旦冲突呢,心情就不好,家长心情不好,孩子心情也不好。而心情不好的时候,孩子其实就屏蔽了整个世界, 当然也包括家长对他的教育。
如果发生了冲突,你越是焦躁、恼怒地面对孩子,孩子的抵触情绪就会越强烈。所以,你首先要处理好自己的心情。
自己冷静下来,再来处理孩子的情绪。你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让他尽情地倾诉或者大哭,或者让他静思,通过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听音乐、深呼吸等等方式来缓解。先让情绪平息。平息之后呢,咱们再跟孩子交谈。
我们可以全神贯注地倾听孩子的讲述,而不打断他;咱们可以用复述孩子的话去回应他,而不评价他,每一次复述其实都意味着,我听到了,我首肯;我们还要思考孩子情绪底层的原因,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
咱们要给孩子时间,相信孩子稍后会冷静思考。然后咱们可以有策略地进入下一个活动,什么活动都行,家庭日常计划内的活动就行,比如说一起去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家,一起去购物,一起整理书柜,等等,都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