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书结构布局巧妙,大师风范
《红楼梦》所批判的是封建制度对爱情的凌虐和扼杀,所鄙薄的是才子佳人、皮肤滥淫,所歌颂的是儿女真情。《红楼梦》正是深刻地把握了这一独有的艺术创造特点,而其所以要保留以太虚幻境始的楔子,又结之于太虚幻境的“尾声”,恐怕也是因为作者独创的这“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的神话,含射着现实众儿女的悲剧底蕴,有着诗意的象征吧!
不必讳言,小说着力突出的“儿女真情”,是男女主人公贾宝玉和林黛玉 的爱情悲剧。原作用笔很细,处于小说的情节中心,从两小无猜到渐入爱境,也包括耳鬓厮磨,悲喜愁嗔种种小儿女细致的感情纠葛,都写得前所未有的真切细腻。他的伟大的现实主义的作品上投下了一些薄雾似的哀愁的影子。
二《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匠心独运
《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为我激赏!写社会上常有的人和事,写自己熟悉的,。“黛玉进府”作为戏的开端。这一开端,可说是借黛玉眼光,观贾府环境,察贾府人物。观众如同和黛玉一起进入贾府,打量着贾母正房古老然而华贵的陈设,感到“一声咳嗽不闻”的严肃气氛,认为“外祖母家确与别家不同”,是个“不可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走一步路”的所在。观众又能够清晰地看到女主人公林黛玉 孤零零的身世,来寄人篱下的身份。然后,透过她的眼睛,一个一个介绍贾府主要人物:众星捧月般出场的仁慈的、权威的贾母,而后介绍了王夫人,接着在众人屏息敛气中突出了王熙凤的笑声;也突出了王熙凤的特殊地位和处世为人的本领,最后,让主人公贾宝玉出场,和黛玉相见,并且以“摔玉”的行动,来初露这个既是宠儿又是叛逆的头角。通过“黛玉进府”还写出了这些人一开始和黛玉的关系:贾母的怜惜,王夫人 的防范等。
王夫人对黛玉说宝玉娇养疯傻样子,已将日后同黛玉情况隐隐伏出。黛玉初见宝玉,便吃一惊,想着像“那里见过”;宝玉亦如此说,宿缘已见。为全书宝玉黛玉爱情主线做了铺垫,此所谓”千里灰线“。
铺叙宝玉装束、面貌更觉动人,却先心中想道“不知是怎样惫赖人物”。反挑一句,文笔曲折生动。《西江月》一词,骂煞纨裤公子。描写黛玉形容,可怜可爱,的是痴情人。宝玉一见黛玉便摔玉哭泣,黛玉亦因摔玉,夜间淌泪。此时之两泪,是一生眼泪根源,且伏后来砸玉、失玉情事。第三回专写黛玉形貌、神情,是此回之主。中间带写王熙凤 、迎春、探春、惜春,是因主及宾,故亦写及装束、仪容,又带出王夫人、邢夫人、李纨及宁荣二府房屋、家人、小使、丫鬟,即点出袭人、鹦哥、王嬷、李嬷等人。末后带起薛宝钗家。看他不慌不忙,出落次序,有极力描写者,有淡描本色者,有略言大段者,有宾有主,有宾中之主,宾中之宾:笔墨笼罩全部。
写自己熟悉的,艺术家,莫不是这样做的。曹雪芹、施耐庵是这样做的,托尔斯泰、巴尔扎克是这样做的,高尔基、法捷耶夫也是这样做的。正是由于他们对他们的写作对象了解、熟悉,才写出了他们那些卓越的感人动人的作品。如果曹雪芹对他笔下的贾宝玉、林黛玉 、薛宝钗等等人物不熟悉,对当时的社会情况,对大观园里里外外的生活不熟悉,他能写出那么一部人物众多而又鲜明,内容复杂而又丰满的《红楼梦》来,是不可设想的。稍有创作实践的人,也都会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体会到这一点:写自己熟悉的。
三 在灵动的情节推进方面,写出人物的变化来
曹雪芹对贾宝玉对林黛玉 的内心情感的变化,则使用精雕细琢的工笔画手法,具有淡雅含蓄、柔和抒情的格调。随着他们爱情的加深,危机阴影的笼罩和悲剧结局临近,情绪渐次浓重而强烈。“晴日玉生香”表现少年时期“两小无猜”的纯情;“蜂腰桥传心事”、“紫鹃情词试莽玉”表现的是鲜明的痴情;黛玉焚稿和宝玉哭灵则表现出极其强烈的刻骨铭心的、至诚至勇的至情。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奇情幻境中,把贾宝玉对林黛玉 的内心情感外化,并充分加以推展、延伸,达到饱和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