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好多年前,在上海浦东,具体那条街上早已忘记,在过马路的时候,看见对面走来一位银发老人——但其实我是不想叫她为“老人”的。她的银发在脑后挽成干脆利落的髻,一身运动装,手里大概是一个music pod,两耳带上耳塞,在人流中,边过马路边往前面左右观测人员来往。步伐有力,轻松矫健,精神抖擞。以至于她过完马路后,我还在对面的马路边上目送这位女士一段时间。我不知道她的任何情况,路过而已,但这一瞥,却让我受到了震动:她没有按照她的实际年龄活,或者说,她没有按照我们大众对老年人的定义来活。她的精神心理年龄,远低于她的外表皮肤年龄。这么一个年龄,如此鲜活动感,让很多少年老成的年轻人也要羡慕和惊叹。多年过去,有时候这幅画面还会在我脑子里浮起,觉得一个人到老了以后,能活成这种精神状态,真的赚了!因为,她的心里,从不曾年老!
我现住的一个小区,每日上班下班,进进出出,有时候会看到一位女士。这位女士,短裙,长袜,戴一副眼镜,脑后也是一个髻,走路有力,有时会骑一辆自行车。走路时,昂首挺胸,腰板挺直,骑车时,也是不疾不徐,目不斜视。好多年了,每次看到她的时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的,短裙,长袜,利索的套装,挺直的腰板。目测年龄大概要六十到七十。但是,她这种精神状态,要远比她的实际年龄要年轻。
我很佩服这些“老人”,其实在我心中,她们这种精神状态是不能叫做老人的。说一句实在话,她们比很多中年人都要精神、体面、有活力的多。
2
我最近看到的一则新闻,再次刷新了我对“老人”的认识。这是关于一个71岁上班,96岁失恋,100岁拿奖,105岁还在作为一名摄影师活跃在这个领域的笹本恒子的故事。她拿起相机拍摄的样子,依然娴熟,从容,优雅,没有半点老去的样子。
1914年,笹本恒子生于日本,是一家和服店老板的女儿。当时日本女性在职场的地位极低,学校毕业后,都是直接嫁人。但她不想过那种一眼见底的生活,梦想做一个画家,于是毅然从专科学校家政科辍学。之后,一边在家自学绘画,一边为《每日报社》画插图。
1950年,日本职业摄影师协会成立,她成为创始会员,甚至被邀请到皇室拍摄,成绩斐然。
她49岁时,电视机替代报纸,成了人们生活的主流,日本杂志社相继倒闭,她失业。
于是她拿起画笔,设计衣裳,开了家服装店,凭着对时尚独到的见解,赢得人们喜爱,生意越做越红火。后来机械化生产兴起,成衣大量涌入市场,门店备受冲击。
52岁的她,关掉门店,从零开始,再次創业,开始学起最时兴的欧美鲜花设计。学习的第二年,她出版《鲜花造型设计教室》。
后来,鲜花设计热消退,她又立刻转向首饰珠宝设计,再次尝试学习新的技能......
1985年,深爱的丈夫因癌症溘然长逝。那一年,她71岁了。她再次回归工作。她花了6年的时间,不顾高龄奔跑于日本全国各地,采访拍摄了将近100位明治时代的女性。在日本全国各地举办了摄影个展《恒子的昭和》。1992年,她成功出版《璀璨的明治女性》。
96岁在法国旅行时,她认识了雕刻家查尔斯先生,从相遇开始,他们就一直保持通讯。如同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在那年圣诞,她在圣诞节卡片上写上“I LOVE YOU”寄给了对方。遗憾的是,她没有等到他的那句“我爱你”。在第二年的一月份,查尔斯先生去世。
2011年,日本发生大地震,此时的她已经97岁了,她着急灾区复建进程的缓慢,竟直接乘船前往灾区,运用自己掌握的裁缝手艺,在当地开设起服装制作教室,来帮助灾区的人们。
同年,出版自传《97岁的好奇心女孩》,讲述自己的生平、经历、爱情和人生观。她在书中很少谈及人生的苦难,她的正能量给人们带去了无限能量,出版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2011年,97岁的她不小心摔倒,导致大腿和左手臂骨折,伤势极难恢复,医生断定“她很难再站起来了”。可她却抱着“还有好多想要做的事情”的信念,每天努力复健,医生连连感叹:“第一次遇见97岁了,还那么认真复健的人。”在复健时她还围披肩、涂指甲油,装扮时尚,一点都不含糊。
2014年,百岁的她获得日本时尚协会最佳穿着奖,是史上最高年龄获得者。那一年,她还出版了新书《100岁的幸福论》。
2015年,101岁的她又获得有摄影界奥斯卡之称的露西终身成就奖。
如今,105岁的她,仍化精致的妆容,着最美的衣裳,活得像一个才23岁的少女,还在创造奇迹的路上……
她说:“不管你几岁,如果老想着,‘我都这个年纪了’……那就完蛋了!”
她说:我觉得总有想见的人,总有想去的地方,哪还有工夫去死呀!想做什么就去做,只要好奇心还在,无论多少岁总是能有新的开始。
是的,好奇心,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基本态度。我们对这个世界从未看透,我们还有大量需要我们去认识、去探索的地方,无限风光永远在前面。生命不息,折腾不止,一直折腾到没空去死。这才是年轻的秘诀。
这世上,定义年轻与衰老,不是年龄与时间,而是你的实际精神状态。精神状态是唯一的衰老与年轻的判断标准。
3
塞缪尔·厄尔曼曾在《年轻》中说:“年轻,并非人生旅程的一段时光,也并非粉颊红唇和体魄的矫健。它是心灵中的一种状态,是头脑中的一个意念,是理性思维中的创造潜力,是情感活动中的一股勃勃的朝气,是人生春色深处的一缕东风。……没有人仅仅因为时光的流逝而变得衰老,只是随着理想的毁灭,人类才出现了老人。”
原来好奇与梦想,才是永远年轻,永远朝气蓬勃的标配。缺了这两样,难免未老先衰,虽生犹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