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加馨主题第四期征文活动。
已经立秋了,天气依然傲热,太阳似乎把所有的云彩都晒干了,然后把炽热的光线直射在大地上,屋子外头,放眼望去,肉眼可见白花花的热气腾腾。村子里似乎没有人,连鸡鸭都躲进阴凉处喘息,只有知了不知疲倦此起彼伏的聒噪不停。
屋里头,梅子爹快速摇着芭蕉扇,一只手累了,换另一只手,可是挡不住汗流浃背。梅子娘坐在小凳子上,愁眉不展。
“你再去法爷家里借点钱吧。”梅子娘用商量的口气对男人说。
梅子爹一言不发,只是摇着扇子。
“你倒是说话呀,梅子的学费咋办?眼看开学了,还有几个小的学费也得交。”梅子娘看着闷不作声的男人,有些气恼,不由得提高了声音。
梅子娘当年少不更事,深受小二黑结婚的影响,不顾她母亲的反对,和在省城当工人的未婚夫退了婚,一意孤行地嫁给梅子爹,开启了她苦难的人生。追求爱情的少女不在乎贫穷,可是贫穷却不肯放过她和她的爱情。
梅子爹家里穷,说家徒四壁都有点不好意思,因为他们结婚的那间破草房根本就四壁不全。梅子娘是瞒着她母亲偷偷跑出来的,跟梅子爹徒步来到他家,没有婚礼没有婚宴,甚至都没有一顿像样的饭菜:婆婆用两块红薯煮一锅汤,就算迎接儿媳的到来。
贫贱夫妻百事哀,这话就是为他两夫妻写的。恋爱时的奋不顾身无畏无惧,抵挡不了一日三餐柴米油盐。因为生活的拮据,夫妻俩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从少年夫妻吵到中年孩子满地。梅子小时候,每次他们吵架,都很害怕,弟弟妹妹更是吓得哭爹喊娘。
吵架归吵架,日子还得过。梅子娘不怕吃苦,她放弃当生产会计的“美差”,以换取更多自由时间,开荒种地、养鸡喂猪,凡是能增加收入的营生都不拉下;纺棉织布、缝衣做鞋,这些在娘家没干过的针线活也统统自学成才,为一家人吃饱穿暖劳神劳心劳力。在她心里,有个念头:自己选择的婚姻,再苦再难也要坚持下去。
夫妻俩齐心合力地经营,日子总算有点起色,但是接二连三几个孩子的出生,使这个家庭依然挣扎在贫困线上。
梅子娘自己是个文化人,当年为了爱情放弃了学业,是她最后悔的事。所以她让她的孩子们都去读书,即使生活再艰难,也决不允许他们辍学。
然而,读书是需要钱的,特别是八十年代以后,学费猛涨,由原来的几元钱到几十元上百元,梅子家五六个学生,每当新学年开学,都要一笔可观的学费,对于梅子家来说,那几乎是全年的收入了。
梅子爹当过大队书记,当时因为大抓生产被免职,后来又被群众推选为队长,改革开放后,梅子爹主动辞去职务,要一心一意管理自家责任田。两口子没日没夜地苦干,把原来贫瘠的土地伺弄成肥沃的土壤,天知道他和妻子掏了多少力,吃了多少苦。看着长势喜人的庄稼,梅子爹不无自豪地说:我这十几亩地顶过去一个生产队的产量。所以这几年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手头还能有点节余。
但是这点余钱除了日常开支,根本不够五六个孩子的学费。
每年开学季,他都发愁这笔钱从哪儿来?最终也都是从法爷那里借,到秋后卖了粮食再还。可是他是个骨子里极爱面子的人,每次腆着脸去借钱的时候,总觉得低人一等矮人一截,把男人的面子踩在脚下,恨不得弄个地缝钻进去。
法爷是本村人,因为辈分高,梅子爹叫他爷,全名李殷法,是个公立老师,梅子爹是他的学生。学生时代的梅子爹聪敏好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老师非常喜欢他,只是因为梅子爷爷过世早,奶奶让梅子爹辍学回家劳动,老师很替他惋惜。时常对人说:唉,那颗好苗子可惜了!因为老师吃着公家饭,有工资,比一般农民日子好过多了,所以常常接济他们一家。虽说法爷是个好说话的人,几乎对他有求必应,但他实在磨不开面子了。
梅子爹知道马上开学了,也知道学费还没有着落,可是他有什么办法?
见妻子提高了声音,他不想跟她吵架,扔下扇子,起身出去了,背后撇下梅子娘一长串的抱怨。
妻子的唠叨让他更加心烦。他走出家门,烈日炎炎,踩在地上的鞋底被热气穿透,双脚像进了蒸笼,每一步都滚烫滚烫。梅子爹本来就是个利索人,脚程快,这大热天,走得更快。
几分钟时间,走到自家地头。看到冬瓜地里,一个个白沙沙的冬瓜立在那里,不由一阵欣慰,脸上总算露出一点笑容,心里快速盘算着:这一地的冬瓜,按照去年的价钱,可以卖两百多块钱,勉强能支付孩子们的学费。
这样算计着,梅子爹立马去几里外的乡办中学,中学管伙的老师是他们一个村子的,学校马上开学了,兴许他们需要一些冬瓜呢。
到了学校门口,看大门的老头问他:“你找谁?”
梅子爹掏出香烟,递给老头一支,又掏出火柴,一边帮他点上,一边客气地问:“大叔,管伙的那个李荣奎老师在不在?”
香烟好问路。抽上烟的大叔立刻满脸堆笑:“你找李老师啊,你来的正是时候,李老师今天来准备开学伙食,刚推着车子进去。”
说着,深深地抽了一口,吐出一长串烟雾,看着那烟飘散在他们两人中间,又补充道:“你到学校最后面那一排房的左边第二间,李老师就在那儿。”
梅子爹连声感谢,脚下已经走出几步远。
李荣奎见了梅子爹,有点意外,笑着打招呼:“哥,你怎么来这儿了?有事?”
都是乡里乡亲,互相称兄道弟。求人办事,梅子爹觉得是天下最痛苦的事。他讪笑着,又拿出那包香烟,递给李荣奎:“老弟,有点小事。我那东地种了点冬瓜,你看……”
没等他说完,李荣奎爽快地说:“哥是不是想把冬瓜卖过来?没问题,我买谁的不是买呀。”说着哈哈一笑,缓解了梅子爹的尴尬,梅子爹心里好生感激,也跟着嘿嘿笑了一下。
“不过,”李荣奎接着说,“不过今年的冬瓜价格上不去,我最多给你4分。”
梅子爹听他说到不过,心里一凉,听到价格的时候,心都凉透了。去年冬瓜1毛1斤,今年咋这么便宜呢?跟他的预期差的太多。
见他有点犹豫,李荣奎笑着说:“不急,哥。你去市场上看看再说也行。”
梅子爹思忖片刻,忍痛道:“4分就4分吧,我下午给你拉过来。”
“好的哥,那我等着你。”
回家的路上,梅子爹没有了来时的兴奋,心里像被割肉一样难受。精心伺弄了几个月,指望着那块冬瓜地能解决孩子们的学费,明明是冬瓜大丰收,现在看也只能卖够梅子一个人的学费,唉!其他孩子的学费也只能再想办法了。
回到家,梅子爹顾不得满头汗水,拉上架子车,放好挡圈,喊道:“梅子,杏子,虎子,走,跟爹去摘冬瓜。”
梅子领着弟弟妹妹在屋里学习,这会儿正给刚上小学的弟弟讲算术题。听到爹喊她,连忙答应着出来,问道:“摘冬瓜?爹不是说再长几天跟上称了,能多买点钱吗?”
“等不及啦,走吧。”
梅子把手里的笔放回屋里,叫上弟弟妹妹,跟着爹上地了。
梅子娘正在屋里生闷气,听到男人叫孩子们去摘冬瓜,心下释然。想出办法就好,无论如何,不能学左邻右舍,只让儿子上学,不让闺女们读书,就算是勒紧裤腰带,砸锅卖铁,都不能让孩子们交不上学费。
梅子爹领着孩子们到了冬瓜地,对孩子们说:“去吧,拣那些大的、挂白纱的摘。”
梅子爹娘平时很少让孩子们干农活,只吩咐孩子们好好学习,长大后能有个工作,别再像爹娘这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就行了。所以梅子是第一次摘冬瓜,弟弟妹妹更不用说,刚到地头,姐弟们兴奋不已,都觉得很好玩,开心得跑到地里开始摘冬瓜。
不一会儿功夫,摘满一架子车,可是梅子和弟弟妹妹开始全身刺挠,用手抓过,一片片红疹子。别小看摘冬瓜这个简单小农活,冬瓜的白纱可不是柔软的礼服,那是密密麻麻的小白刺,大冬瓜孩子们用手抱不动,只好用全身力气抱着,弄得满身小刺,奇痒。特别是虎子,只穿个裤衩和小背心,才七岁的孩子,大冬瓜几乎是他半个身高,吃力地抱着一个个冬瓜往地头走,装满了车子,才发现红疹子长满了一身。
虎子一边抓挠着脊背,一边懂事地说:“爹,我帮套。”
帮套的意思是在架子车一边车把与车厢连接处绑一根绳子,拉套人在前面拉着绳子,可以使驾车人省点力气。
梅子爹看着小儿子如此懂事,很欣慰也很心疼,但是他却不善于表达,只是说:“和你两个姐姐歇歇吧,我拉过去就行了。”
虎子执意要去,他爹也只好作罢。
一下午时间,爷四个摘了四大车冬瓜,拉到乡中学,共卖了84.5元钱,还不够梅子一个人的学费。
晚上回到家,梅子娘已经做好了晚饭。说晚饭,不如说剩饭:中午的剩面条用蒜泥凉拌一下。
“冬瓜都卖完了?”梅子娘问。
“卖完了。”梅子爹答。
梅子娘等着下文,她关心的问题。可是梅子爹呼噜噜往嘴里扒着凉面,没有继续说下去。
梅子娘又不高兴了,没好气地说:“那卖了多少钱啊?够不够孩子们的学费?”
“不够。”梅子爹扒完最后一口凉面,起身把碗端到厨房。
“那咋办呢?”梅子娘追着问。
“咋办咋办,我哪知道咋办?!”梅子爹终于爆发了。
梅子听到爹娘又要吵起来了,赶紧拉住她娘:“娘,我不上学了,我退学行吧?你们别为了学费天天吵架了!”
梅子娘强忍着,咽下了到嘴边的话:我跟你受穷受苦,孩子们也跟你受苦受罪……反正每次吵架都是那一套话。
夜晚,月光很好,南风轻拂,些微吹散白天的热气;稀疏婆娑的树影随风在地上晃动着,嬉戏的孩童在大人的催促声中回家了,街上,也偶尔还有一两个拿着芭蕉扇扇风乘凉的人。整个村子都准备歇息了,只有知了还在不知疲倦地叫着。
梅子爹坐在院子里,熄灭烟头,像是做了一个重大决定一样,站起来,摸摸兜里那包没抽完的烟,向法爷家走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