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
陶渊明:你们不配跟我学归隐

陶渊明:你们不配跟我学归隐

作者: 金陵小岱 | 来源:发表于2017-12-26 12:48 被阅读0次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提及陶渊明,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便是这句诗,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然而让陶渊明万万没想到的是,在他归隐了千年后,竟然在朋友圈里成为了高频出现、金句不断的“网红”。

几乎是每过几天,朋友圈里必定能刷到陶渊明的关键词。

在单位受了点气,立马辞职,拍张收拾好的纸箱,配上文字:不为五斗米折腰。

难得雅兴,去茶馆喝茶,铺了一桌子的茶具,聊的都是俗人之事,却偏偏要摆出淡泊的姿态在朋友圈说上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就连吃个农家乐,都要感慨一番: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以上现象还算在能正常理解的范围内,更有甚者,隔三差五穿得仙风道骨,弄个寺庙色系的大袍子,或者着一身素衣,跑到几十里开外的地方,举着一朵菊花,更多的是油菜花,向着天空45度仰望: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当陶渊明再次“走红”后,连装修公司都不忘记消费一下,日系风、现代简约风,四面白墙,放几个原木色的桌椅矮床,就敢借用陶渊明的诗作为广告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骂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若陶渊明还在世,必当怒吼:走开,你们都不配跟我学归隐!

首先你们的贫穷跟别人的贫穷不是一个等级,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陶渊明出生于东晋,曾祖父或为陶侃,外祖父孟嘉,是个晋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祖父做过太守,父亲是个“寄迹风云,寘兹愠喜”的人,可以说陶渊明最初的家境还不错。在他八岁时,其父去世,十二岁后,庶母也去世了,但陶家毕竟是浔阳名门望族,即使家道中落,但也足够“小康”。

很多人将《归园田居》误解为陶渊明回归田园生活,将“园田”作“田园”来理解,其实这是错误的。在陶渊明归隐后的居室,可考的就有上京闲居、园田居和南村等处,田庄别业则有西畴、南亩等处,诗题《归园田居》,是说他回到居住地园田居。

陶渊明不仅是个“小地主”,且生活得相当滋润,但是他特别喜欢在诗中哭穷:如“夏日抱长饥,寒夜列被眠”,这个还不算,更惨的还有“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五柳先生传》里更是哭穷哭到惊天地泣鬼神: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但是,陶渊明真的穷到这个地步了么?

在他的《归去来兮》中,我们所看到的场景是: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而在其《与子俨等疏》中,陶渊明提到自己的五个孩子不是一母所生,兄弟不和睦,而兄弟不和睦的原因在于家产分配上各有私心。

据此,我们可以了解到,陶渊明不仅相当的固定资产,家中有妻,还有小妾,至少生了五个孩子,还有仆人,而陶渊明活到了63岁,若真如他诗中写得那么贫穷,穷到揭不开锅,那么他的老婆孩子仆人都是怎么活下来的?

若说陶渊明后期是真穷,那也是喝酒喝穷的,他嗜酒的程度简直是丧心病狂。

在陶渊明的生活中,饭可以不吃,却不可无酒,拥有酒,就等于拥有了全世界。

据《宋书》记载,陶渊明在当彭泽县令时,在公田种植问题上,曾荒唐到让县吏全部种酿酒的秫稻,后来在妻的一再坚持与要求下,改为一半秫稻一半静稻。为此,陶渊明跟别人抱怨过自己没有娶到一位贤惠的妻子。

陶渊明还有个朋友,叫颜延之,他在做始安郡守时,常去陶渊明家喝酒,必须喝到烂醉如泥才罢休,颜延之对朋友还挺厚道,临走前给了陶渊明二万钱,这笔钱可以付个三线城市的首付,但陶渊明全部用来买酒喝了。

如果把陶渊明这一生喝的酒钱算一下,你会发现贫穷真的限制了你的想象力,这哪里是穷,分明就是酒喝多了发牢骚,没钱买酒喝,自然心情不大舒爽,写出那些诗句,相当于我们现在朋友圈里成天叫嚷着的“穷”,毕竟搞文学创作的人都有些神经质,爱夸张。

可见,我们都被语文老师以及教科书给骗了,你所理解的贫穷与陶渊明的贫穷差了好几个levo,人家好歹是个正处级干部,吐槽一下体制内的风气和低工资,实在受不了了,公务员说辞就辞,大不了回家种菊花。而现在,你只是在职场里受了点委屈,或者工作辛苦了点,你就要辞职去旅行,等你玩了一圈回来,工作没了,积蓄没了,还是得乖乖回去上班,该干嘛干嘛,你拿什么归隐?

人家做过官,你做过么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陶渊明早期受到过儒家教育,有过“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志向;而在那个老庄盛行的年代,他又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很早就热爱大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他兼具了儒家与道家的思想。

在陶渊明二十岁的时候, 他就考上了基层公务员,开始了他的游宦生涯。陶渊明毕竟受过儒家教育,他想在官场一展宏图,奈何又适应不了官场的黑暗,他无比眷念自己的田园生活。就这样,陶渊明辞官归隐,归隐辞官,折腾了数回,最后在辞去彭泽令后,正式开始了他的归隐生活,直到生命的结束。

此时的陶渊明,与之前不同,他的政治态度与思想都进入了成熟时期。从前他是喜爱田园生活,是无意识的,而这次彻底的归隐,是有意识的了,他明确地知道了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

从前陶渊明的归隐生活,多半像个“小地主”,主要是感受与体验,而在此后,他确确实实地付出了劳力,更接近于一般农民的生活。有生活才有创作,期间陶渊明写了不少反映田园生活的诗文,如《归园田居》五首、《杂诗》十二首。

三年后,陶渊明遭遇不幸,家中失火,宅院尽毁,被迫迁居,朝廷让他出任著作佐郎,陶渊明称病没有去应征。

大概这正如尼采所说:“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陶渊明归隐后,无论世事如何,处境如何,都能心如止水,从此生命里只有山水田园诗酒茶。

陶渊明的归隐,是现代大多数人都没有的决心与坦然,因为陶渊明的归隐是真归隐,大多数要去效仿的人是假归隐,只是为了逃避眼前的责任与压力,一旦有了诱惑与捷径,又从归隐的状态里跳出来,仿若从前说的那些与世无争从来没有发生过。

陶渊明的归隐,是经历了二十多岁对功名利禄的追逐,是经历了宦海沉浮,是见过了官场的黑暗,是与世俗争斗过后的绝望,是经历了内心多年的挣扎,唯有这些苦难,唯有这些对内心的纠缠,才能换来归隐后的舒适与淡然。

陶渊明的归隐,并不是从此无所作为,他在归隐后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文,他归隐了,一千六百年后,我们仍然知道他,敬重他,而二三十岁的你,说要归隐,也许两天都不到,我们就把你彻底给忘记了,似乎你从来没有存在过。

相关文章

  • 陶渊明:你们不配跟我学归隐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提及陶渊明,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便是这句诗,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

  • 陶渊明归隐田园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浔阳柴桑人,是东晋时著名的田园诗人 、辞赋家、散文家 ,人称“五柳先生”。因不向权...

  • 坚信与坚持

    陶渊明归隐就是坚信这样做是正确的,至于归隐后会给自己带来什么结局,陶渊明没想过;史铁生瘫痪后坚持在轮椅上思考人生,...

  • 论陶渊明归隐之我见

    吾素来喜清,一日欲寻一古仁人畅谈,何奈人间无,纵观历史,有一隐士曰陶潜,才华横溢。索居闲处,其身披蓑...

  • 陶渊明的归隐生活

    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安逸和自由潇洒。内心是安静而充实的,从他的诗中能够体现出来,他爱喝酒常常喝醉,那时他是自己酿酒,...

  • 嵇叔夜、陶渊明与读书无用论

    嵇叔夜出任中散大夫后不久隐居不仕,屡拒为官,陶渊明作《归去来兮辞》而辞官归隐,经历官场之后不约而同辞官归隐。陶渊明...

  • 堂堂大诗人退隐山林后,穷得揭不开锅,居然要沿途乞食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不为五斗米折腰,愤而辞官归隐田园,开田园诗一派之先河,成隐逸诗人之宗。 话说陶渊明归隐田园后...

  • 云销雨霁 彩彻区明

    屈原的悲怆,陶渊明的归隐,李白的坦荡,苏东坡的豪放。

  • 读书笔记 归去来兮辞 二

    归隐是起点还是终点? 陶渊明最吸引人的魅力就是思想深邃,同时又天性浑然。语言真诚。 苏轼说,陶渊明...

  • 自由自在的归隐生活

    陶渊明和李白都是有才华而过着过着归隐的生活。不同的是,陶渊明隐于田野。李白隐于名山大川。 陶渊明早期作了《咏荆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陶渊明:你们不配跟我学归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cgd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