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读书群有位书友分享了一张照片:一本书被丢进垃圾桶,并随后发出这样一句话“已弃,又不小心遇到一本烂书”。
书的封面上,有大V联袂推荐,还有斗大的标语:“如果你工作做不完,加班累成狗!”,“如果你忙了一整天,却想不起做了什么!”
这样的书,这样的故事,越来越多了。
互联网时代,有名无实的畅销书大行其道。
有的书只卖出几千册,也会高呼“全网畅销”、“京东当当断货”。
然而标题党对读者是没有好处的,一辈子都不会有好处的。
读者要的是优质的内容,而非响亮的“假”标签。
信息爆炸的年代,如何阅读已经成了一门大学问。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换到阅读上,大多数人却并不知道“磨刀”,只想盲目收柴。
一
如何选择阅读的书籍,就像找个靠谱的对象
第一步:初选目标
举个例子。想学时间管理,首先根据书名和作者,对这本书有一个大致判断,比如巴比伯赞先生写的《思维导图》,是学习思维导图必备的书籍;这就就像找对象的“始于颜值”。
第二步:进一步了解
• 豆瓣.一本好书在豆瓣是不会被埋没的。8分以上的好书,绝对有其优秀的内含。此外,豆瓣有短评和书评的功能,也可以让我们在读书之前大致了解一本书的内容。
• 知乎&贴吧。可以寻找关于一本书的评价,也可以向网友提问。读过这本书的网友意见能辅助我们辨别一本书的好坏。
第三步:深层次对话
选出中意的书后,从序言目录开始,对一本书去粗取精,获得自己想要的。
二
明确读书目的
买水果去超市,买药去药店,抱有不同的目的,就要去选择不同的书籍。
选书就像买东西,先要清楚自己读书的目的是什么,然后去选择相应的书籍。
读每一本书都有不同的目的,读小说通常是为了休闲,读《思维导图》是为了学习制作思维导图。
了解目的以后,再安排阅读时间。
放松的小说可以在午休、公交时间;
像《自控力》,需要反复阅读,做好笔记,并在实践过后回过来再看几遍;
有些书籍是不光是读懂了就行,还包括很多的实际操作,比如photoshop,还需要反复训练。
类比学车,学车就是典型的技能学习,即便知道了方向盘,还是需要反复练习才能很好地变向。
三
学会取舍
在餐馆,我们点的菜,并不一定会全部吃掉。有的人饭量小,有的人在减肥,有人爱吃青菜,有人爱吃萝卜。
书本就像营养,每个人需要的养分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人需要补钙,有的需要补锌。缺钙的就去补钙,没必要补钾;缺锌的就去补锌,没必要补铁。
其实读书也是这个道理,这个时代人已经被各类信息所淹没了。
我们没时间去阅读所有的材料,在阅读中一定要有所取舍。
阅读工具书时,只选取需要的部分。
举个栗子,学Excel表格,只想求和。那么我们只要学会求和,其他用不到的可以不用看。
四
分享我的读书方法
不止一个书友私信过我,说去年读过的书,今年一点都想不起来了。
从小老师就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如果我们不做读书笔记,有可能很快会忘记书中的内容。
我的阅读方法是这样的:
先把序言、目录仔细看一遍。
这就好像我们去动物园,先看看动物园里都有哪些动物,然后开始逛。我比较喜欢大熊猫,我要先看看大熊猫在什么位置,找到大熊猫了我要多看一会。
书也是一样,先从序言和目录中大致了解书中内容。
有哪些内容是要重点看的;
有哪些内容我了解过,不用细看;
有哪些是已经很清楚的,不需要再看了。
了解一本书的层次结构以后,读书的效率会高很多。
重点的内容,进行标记。
这些内容回过头来会继续阅读,加深理解。
通常第一遍阅读我不做任何笔记,做笔记很容易打断阅读的思路,而且笔记多半也是抄写书中的原话。
第二遍阅读的时候,对书中的内容已经有所理解,这个时候再做笔记,除了能够记录书中的内容,还可以加上自己的感悟。
全书整理成思维导图。
隔一段时间以后,通过翻看自己的读书笔记和思维导图,可以很快的想起书中的内容。
知识输出
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应该包括吸收、消化和输出。
书中的观点被完整阐述的时候,说明自己已经完成了吸收和消化的过程,能够很好的记住书中的内容。
分享自己阅读成果,对于吸收书中精华很有帮助。除了跟身边的人分享,还可以在线上参加一些社群、在知乎回答相关问题、在豆瓣分享读书笔记。
学会一件事最好的方法,就是成为老师去教别人。
祝每一位朋友读过书后都能收获满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