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你健身了很长一段时间了,是不是会听到有人问你说:这么努力呀,你坚持多久了?怎么坚持下来的呢?
从今天开始让我们把“坚持”“努力”这些词从我们的操作系统中删除吧。
想想:若一件事觉得努力和坚持才能完成,那这件事大抵从一开始就注定完成不了的,需要努力和坚持,说明从骨子里就不愿意做啊!
【想想真是这样,凡是想着要坚持的事情都做不了多久,反而没这样认为要去坚持的事情还做了很久,已然成为了习惯,不做都难受,比如每天的读书以及笔记的输出,自然而然的就做了起来】
那么怎么办呢?
无论做什么事情,开始之前都要想尽办法为这件事赋予极其重大的意义,甚至多重重大的意义。列如:作者本不喜欢写作的,于是他把所有的税后收入建立一个公益基金,按照目前的订阅两来看,每写一个字就能资助一位优秀大学生,一篇文章就能资助2000位。所以,写着写着就特别高兴就不管字数了
【明白为什么做这件事比做这件事本身更重要。每个人都需要成就感,给自己所做的事情赋予重大意义,这和《自我激励的100种方法》里讲的创建自己的语言体系有共通之妙】
一念一世界。【每天通过学习不断的提升认知,获得新的知识观念,让自我不断的升级。你会发现做这样的一件事情就特别的有趣,根本用不着坚持,谁不让你做就跟谁急】
当你决定习得某项技能的时候,你已经为它赋予了很多正面的意义,同样你也可以给他赋予没有它存在的负面意义(用一张纸罗列出来):
① 若没有这项技能,现在有什么事情我根本做不了,或者根本没有机会做?
② 进而,我在将来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会失去什么样的机会?
③ 若最终没有掌握这项技能,我就会和哪些人一样?他们的生活究竟因此变得多么凄惨?
栩栩如生的描绘出来【学会给自己造梦】
最后,我们还要想尽办法去寻找拥有那项技能的人和人群,尽量与他们共同度过大量的时间,起码时刻关注他们。【从物理上先接近目标】
社交从来都是学习活动的一部分。
接触了拥有这项技能的人后,你就会发现这个技能是很实用的,自然而然的,没有它是根本不行的。
这样一来会极大的影响你的行为和感受,在别人那里很艰难很痛苦需要坚持下去的事,在你这里就特好玩儿。
对于学习者和进步者来说,仅仅是相互见到、相互知道对方的存在,都有巨大的价值。这也和之前提到的“镜像神经元”也是“社交,从来都是学习活动的一部分”的根本原因。
所以,把努力和坚持从你的系统中删除吧。 【联机学习,别人能做到你也可以】
网友评论
删除失败。
删除项“坚持”“努力”为底层概念性解释词,相关联项为“积极”“爱好”“决心”等,执行删除操作会使相关关联项失效,建议,自我催眠达到类似效果。
高中的时候 我最厌恶的就是 父母老师说的,“好好学习”
真的 那时候 我一听到这句话 我就很想吐 很讨厌,有些恐惧厌恶
到了大学,天天谈坚持,每次跟朋友聊天,说的这个词,我也会很难受 觉得好累
我觉得 开心的做想做的事,一点点的做,也许看着有点 “安于现状”但心里愉快舒服
以上只针对 跑步 减肥 写作 绘画
对于 考研 学习 我知道 还是要 “努力到哭泣”
生平最讨厌听到的几个词就是“坚持”和“努力”,光是听到(或想到)这些,还没开始做事呢,就已经觉得累了,人一旦有了压力,很多时候并不是书上说的更有动力(至少我这种人不是),而是主观的或潜意识的去逃避这种压力。我现在要做什么事,比如编程和学习,都会先想做这种事的一些比较好的体验,比如学习时的领悟,编程时解决问题带来的快感等,感觉我接下来的工作是令人愉悦的,至少是不讨厌的,就会开开心心的去做了。若是觉得工作或学习会很苦很累,嘴上说着一百遍“坚持”、“努力”都没用。
ps·平生最讨厌的几句名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苦你mmp,吓老子啊?)
而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特么的能把话说全么?后面的才是精髓)
还有,尽管积极的态度值得提倡,但不能保证大部分人都有那样的觉悟,这就起了反作用,咋看之下,仿佛给自己的放弃找到了冠冕堂皇的借口,“你看,我都尝试着喜欢了,却还是做不好,不是我的错。”
从生存的意义上来讲,坚持和努力也是必须的,如果你高枕无忧,从不为柴米油盐捉急,那可以大谈“我们要听从本心,做喜欢的事”,可还有很多人不得不坚持,农村里城市里都有这样的人,喜欢吗?如果他们可以选择,我想大部分一定选择高枕无忧的生活,饭饱思淫欲,这是常态。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我以前也想过,当时也是兴奋地认为自己发现了真理,可后来发现我忽略了实际!
其实,你这个观点我之前看到过类似的,就是目标转移法。你的目标是A,你发现做到B就能实现A,又发现做到C就能实现B,等等,然后从B、C、D中找一个最喜欢最轻松的事。比如我坚持锻炼很痛苦,但只要一听劲爆的音乐,身体就不由自主地扭动,自然而然就完成了锻炼。有时候不想洗澡,但只要出一身汗必然会洗澡,那就想办法出一身汗。这里的关键是找出前置条件。
我有点好奇,你最初五点半起床的目的是什么?又为什么会痛苦?如果仅仅为了早起而早起,那是最苍白乏味的目的,压根就不是目的,就是一台机器,正确的打开方式不就应该为了某件想做的事而早起吗?比如你的读书。
就像我的朋友导师让他 写个论文,他起初是很厌烦的,后面他利用这条法则进行分析,结果心甘情愿的花掉自己的寒假时间来把这件事情做好。
再如同我个人每天五点半起床,刚开始也很难坚持,觉得特别痛苦。但我给早起赋予了意义,比如早起能够多出一个小时进行阅读,一个星期就可以读一本书,一年早起读书就可以是五十二本,再加上额外阅读,那么我可以从一个一年只读几本书的读书小白到一个小小读书达人。而且这样真的很自律。帅哥美女靠基因,男神女神靠自律。不是美女,就要自律啦。
随心所想并不能成为新的概念,建议多读古典文学。
第一遍看到书中这个概念的时候被这句话震撼到,觉得说的太对了。隔了一段时间在这里又看到这句话,却生出不同的感悟,觉得这句话似乎又不对了。因为除了少数像李笑来老师这种热爱学习的人,大多数人学习就是兴趣不大,需要耗费极大的意志力。如果不努力,不坚持别说撑不到结束,连开始可能都困难。
所以,我现在把这句话更多的理解成《刻意练习》里的正向反馈,有一个积极的反馈,可以带来成就感,让成就感推着我前行,而不单纯是干巴巴的“努力,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