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6日,有新闻传出,某女乘客使用打车软件,上车后闻到车上一股刺激性味道后,短短两分钟里全身出现头晕目眩、气短胸闷、渐渐麻痹的现象,惊慌之中,用自己最后的意识,使尽力气拉开车门,做出开门跳车的举动,并报警。
事后官方对此事进行回应,经过核实调查订单是存在的,司机师傅也被乘客跳车的举动惊吓到,不知道为何。但乘客单方面认为,当时是存在生命威胁的。具体事件警方正在进行调查。
图片来自网络到底是孰真孰假?
对于该新闻,平安北京随后发声,称在该名乘客所叙述的环境下,没有任何医疗器械辅助和药物注射,不太可能发生迷晕现象。目前尚无药品可以让人一闻就麻痹或失去知觉,希望大家不要传播谣言,误导大众。
图片来自网络那存不存在这种迷药呢?
百度百科上显示:迷药,一种号称迷惑人心的药品,分为口服、肠胃吸收、喷雾、注射、挥发、香烟等型号,属于国家明令禁止出售的物品。
众所周知的,大家对迷药主要成分普遍认为是乙醚、镇定剂之类的,具有麻痹神经的功效,通常为药用,采用注射形式为主。若想要在空气里实施迷晕效果,需要将具有麻醉作用的气体通常需要在密闭环境下大剂量持续挥发麻醉气体,药气才能起效,医院里用的麻醉剂都要使用面罩饱和吸入才能达到麻醉的效果。
有好事之人曾做实验比对,将麻醉气体浸在布上捂住狗,唔住狗到迷晕都要好一会儿,更何况在空气之中。麻醉气体都是带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如果是正常人,通常都会对这种情况比较警觉,犯罪者也不好采用这种笨方式。
而富含高密度麻醉气体的车内,司机自己也难以躲避,光靠开窗并不能轻易避免,难不成司机自己戴着防毒面具么。而且迷晕需要的条件是大量吸入,需人待在刺激极强的空气内一定时间,你又不傻,这样的情形还没反应。可想而知,并不成立。
为什么大家会对麻药、晕迷气体有如此敏感的虚假谣言呢?从女乘客被曝司机下迷药事件反映传言真假
因为微信里、微博上传闻屡见不鲜。前几年见得最多的就是一条条"一定要注意安全!再三强调,绝对真实,亲身经历。我至今还不信我会遇到这事"的新闻链接,点开后,当事人鲜活描述,阐述了一个个被不法分子迷晕,然后差点财色皆空的危险事故,最后凭借仅剩的理智逃出升天。此类自称新闻的转发传播,引起群众的恐慌,生怕自己有一天遇到这样的事故。
我们可以一点点来分析。大多此类虚假传言,都是"到陌生地方闻到一点特殊气味"、"被陌生人靠近说了句话"、"喷雾往脸上一喷"等等诸如此类现象,当事人就几乎晕了过去,神志模糊。
可经过科学证明,高浓度的麻醉药物气体,需要大量吸入,并且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扩散到血液,达到迷晕效果。而做不到传闻中的一闻就晕的奇效,什么神志清醒,但是手脚不受控,任人摆布,更是过分夸张的扯淡。麻醉药品在我国法律上属于限制级管制用品,大多出现在手术室,用做药用,正常人很难弄到,所以大家不要徒增惊慌和听信传闻。
警察叔叔们辟谣多年,可生活中的谣言屡禁不止,极易扩散传播,什么乱七八糟的消息在你传我,我传他后,以讹传讹的扭曲真相,很难不被不认做事实。大众一方面懒得去了解事实的本质,另一方面缺乏专业性科学知识,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们总是看到朋友圈转发的骇人听闻的消息就认为是真的了。其实,许多谣言都是反常识的,只要你够镇静,有双明亮的眼睛,仔细思考后就会发现细节上的不符。我们只要加强自己的科学知识,从科学的角度揭开事实的真相,多动动手查查资料,不要被虚假的谣言所蒙蔽,造成自我恐慌。
虽然这则新闻里的“故事”基本可以确定是假,但是服用型药品能做到麻醉效果的是有的,所以无论是出门在外还是与陌生人接触,对不熟悉的人递上来的吃喝用品,还是要多加小心,尽量别轻易服用,毕竟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故事"虽是故事,也提醒了我们,自身要加强警惕,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注意安全,不要给不法分子机会。
正所谓谣言止于智者,有时间的话,多读书,多看报,少信迷信,多睡觉。
从女乘客被曝司机下迷药事件反映传言真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