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
传统认为是使徒彼得。
1、内证。
彼前1:1,耶稣基督的使徒彼得。彼得原名是西门,耶稣给他起名叫亚兰语“矶法”,这个词翻译成希腊语就叫做“彼得”,它的意思是石头。上帝可以改变一个人,将原本无生命的石头(无用的)可以成为教会的基石(太16:18)。彼得是天生的领袖,他心直口快,往往引导门徒,一个人的生命如果没有改变,他的领袖才能就会引导人进入地狱的火窑;如果他的生命被神改变,他就可以带领很多的进入天父的怀抱。
2、外证。
罗马的革利免在第二世纪初就引用这本书,并且是认为本书是使徒彼得写的。此外爱任纽(主后140~203年)、特土良(主后150~222年)、亚力山太的革利免(主后155~215年)、俄利根(主后185~253年)都认为本书是彼得写的。
3、讨论。
等近代的学者有对这个结论有疑惑。理由是:圣经说,彼得是无知的小民,因而他没有学过希腊文。但是无知的小民,指的是他没有受过拉比的教导,并不说明他没有学过希腊文,彼得在罗马帝国到处游行服侍,他有很多时间接触和学习希腊文。又有学者提出彼得即使学过希腊文,他的希腊文也不是非常精彩的,我们可以根据彼前5:12,说明彼得写了信,西拉把它重新润饰了一下,因而彼得还是原本的作者。
无论是内证(经文本身的宣告)、外证(教会历史的教父们不断确认),还是对近代圣经学者的讨论,我们都发现彼得是本书的作者。
二、本书的背景
尼禄火烧罗马城,然后嫁祸给基督徒,对基督徒进行逼迫(主后54-68年),基督徒成为当时罗马帝国的反动分子,很多人在罗马受到空前的逼迫,或在罗马城被尼禄烧死,或被丢在斗兽场被野兽吃掉以以娱乐大众。彼得在主后65-67年被尼禄抓获,然后倒钉十字架,为主殉道。因而本书应该在主后67年前。本书的写作地点应该是在罗马。
三、本书的受者
从当时的背景而言是本书是写给分散在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亚西亚、庇推尼寄居的信徒,他们受到帝国的压迫,彼得作为教会的长老,给这些地方的信徒带去安慰和祝福。
从现代的角度而言,本书是写给所有受到迫害的肢体,让我们明白教会在地上的处境和困难,同时宣告神的真实与恩典,我们要靠着神的恩典胜过一切的苦难,将来享受神极大无比的荣耀。
四、本书的特点
本书是写给一般基督徒的一般书信。其作用就是鼓励信徒在艰难的环境中为主作荣耀的见证,基督在这一方面为我们作了榜样,他也要我们活出基督的顺服、谦卑和圣洁的生活。
本书凸显了作者温柔的性格,告诉基督徒在地上最重要的事就是持守基督徒的信望爱。
本书强调末世的恩典,8次提到主将要显现、鉴察和审判,告诉世人天上的永恒和地方的短暂,将来我们可以进入神的永恒国度。
本书的钥节:
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二9)。
五、大纲
1、引言(1:1-2)
2、基督徒的盼望(1:3-12)
3、基督徒的圣洁(1:13-2:10)
4、基督徒的苦难观(2:11-4:19)
5、基督徒的属灵得胜(5:1-11)
6、问安(5:12-1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