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一种科学的语言,数学是一种有力的工具,数学是一个共同的基础,数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数学是一种先进的文化。既然数学这么重要,那么作为一名数学教室,如何引导孩子更好的学习数学呢?如果将数学的学习仅仅看成是接受一大堆数学知识,那么即使熟记了再多的定理和公式,可能仍免不了沦为一堆僵死的教条,难以发挥作用;而掌握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实质,就可以由不多的几个公式演绎出千变万化的生动结论,显示出无穷无尽的威力。
而我们的数学课程已经走在了培养孩子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道路上。改变最大的是数与代数部分,我们从以往的机械计算转变为灵活的多种方法。通过沟通图形、语言、意义、符号、拆分、竖式之间的关系,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算理。
从本次测试来看,孩子们已经具有初步的数学思想,能够掌握计算算理,明白数字表示的意义、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能用多种思路解决问题。
当然也反映出一些问题:1、计算是灵活了,但正确率却不高。一方面是因为数字大了,孩子对大数不敏感,容易出错。另一方面是孩子对算理的理解与否直接影响着计算正确性。如果不理解算理和意义,是没办法计算的。所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孩子对算理的理解,每隔一段时间举行一次计算过关。2、错误率最高的是选择题的250×80的积的末尾有几个0。考点是乘法的计算规律,利用位值制和意义计算,孩子不能很好的利用已经学过算理和意义进行知识迁移。3、错误率排第二的是填空题的在□÷7=54……中,最大是( ),这时□是( )。此题的考点有两个,一是余数要比除数小,二是求被除数。错误的原因是被除数计算出错或忘记加余数。4、孩子的审题能力弱,有的没有看明白题意,如看图列式计算(两个),并选择一个编故事,有孩子只选一个列式和编故事。有的数字抄错,这就需要我们培养孩子的审题能力。5、画图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孩子不能将图形语言和文字语言沟通。不能把生活情境抽象出数学图形,把图形还原到生活中。6、一些细节的问题,如作图是要用铅笔尺子,答题时不能超出密封线,部分孩子的卷面不整洁……针对这些细节问题,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要求细致,孩子才能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测试引发反思:
1、日常的教研工作再精细化,从单元框架到每课知识点到重难点如何突破再到每一个小细节都不能放松,做到细致精确。
2、培养孩子认真审题能力,会读题,分析数量关系。沟通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之间的关系。
3、将过关日常化,分板块分类型过关,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4、关注每位孩子的成长,尤其是学困生,了解他们的心理,帮助他们建构数学概念。
我们教师需要钻研学术,了解孩子的认知水平,要在孩子的生命中埋下种子,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成长、绽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