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温泉小学 何慧
记得九月份下旬接到十月份中旬开课通知,自己就在考虑,用刚刚入校一个月的一年级新生班级上课,还是用经过训练的中年级学生呢?犹豫再三,抱着探索未知领域的想法,选了一年级。
选完之后开始备课,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古诗教学怎么和信息技术融合,完全找不到融合点,之前上的都是现代文。第一次借班试上后,挫败感又来了,纪律就是个大问题,新生才刚进校一个月,又接触新奇的反馈器……绞尽脑汁,不知从何入手,请教了许多老师,学科专家、信息技术专家,综合考虑后,才开始大刀阔斧地删改。想清楚自己到底要学生学什么,要怎么教。确定好教学目标后,思考学生的学情,再设计符合一年级新生认知水平的教学环节。经过了三次试上,在短时间内磨出一节比较满意的公开课。现在将备课的点滴一一记录。
这次上公开课,我得到的最大收获是,不论教哪一个年级,所有的教学环节设计与修改,都基于学情,并结合教学目标综合考虑。认清本节课的课时目标后,再考虑怎样搭建有效的连结,实现教学目标。我的第一稿设计了四个板块:1图片导入新课;2集中识字;3学习古诗;4学写“西”字。
在说课时,发现容量太多,部分环节的设计偏难,用地图引出长江,学生可能会受到地图上密密麻麻的字的干扰,无法关注到重点,于是改为口头介绍“江南”。
第二个板块改为拼读古诗与整体感知。小朋友刚入学一个月,行为习惯养成仍在进行中。第一次借班试上时,遇到的大问题便是课堂管理失控。虽然在前一天给孩子们用过一次反馈器,但小朋友仍旧很兴奋地把玩着反馈器,时不时地提问无关课堂内容的话题。正式上公开课,用的是自己的任教班级。在平时的课堂上,需要加强使用反馈器的规则训练。此外,发言表达也需要训练。记得第一次在自己班上尝试用反馈器,挑人说理由,小朋友说不出为什么。必要的句式表达就可以作为学生的语言支架,帮助他们表达内心的想法。十月份还处于拼音教学阶段,声母还没学完。提前教后面的课文,拼读生字是个问题。我用反馈器在班上做了一次摸底调查,有多少人在幼儿园阶段学过拼音呢?数据告诉我,有39人,也许存在按错的情况,算半个班的孩子有一点拼音基础。是否能让他们自己拼读,而后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解决不会读的生字呢?那就要训练四人小组了。先从同桌两两对话开始训练,有的孩子还不习惯与同桌交流,不知道要讲什么。在短时间内训练不了四人小组,于是我放弃了小组活动的设计,改为同桌两人互助正音,而后随机挑人检测效果。
第三个板块修改为图文结合,随文识字。有的孩子在幼儿园阶段背过《江南》,或在发新课本后,有心的家长已经提前带着孩子读过古诗了。有些生字会认。部分孩子也有见过荷花池,喂过鱼的生活经验。原先的设计容量太大,根据导师的建议,重点教古诗的前三句,舍去了后面的内容,识字量也随之删减了4个,“轻装上阵”,教学内容终于能上得完了。
为了突破难点——理解“莲叶何田田”的意思,我设计了用学生的猜测作为选项,在讨论不同选项之中理解“何田田”的意思。学生要是说不出来,就由老师提供选项。预设如下:猜一猜,何田田可能是说莲叶的什么呢?1莲叶很大、2莲叶很多、3莲叶生长在田野里。
在试上时,没想到第一个回答的孩子说“莲叶很密集”,比我预设的更好。而后询问学生有没有不同的猜测,没有第二种回答了。于是,选择题没有实施成功。听课老师也觉得一年级的古诗教学很难设计出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点,是否要换成中年级的课来上。我在课后反思了原因,又请教了学科专家,意识到自己没有先让学生直观感受满塘莲叶,学生不知道什么样的答案是恰当的。于是教学环节调整为先看满塘莲叶图,先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莲叶,而后猜测“何田田”的意思。
调整后,学生能提供不同的选项了,分别是:1长在田里、2很多、3圆。第一次选,1和2持平,3很少人选。我分别请选1、3、2的学生说理由后,再按反馈器进行二次作答,正确率提高了。不是难以实现,而是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完前三句古诗后,我设计了诵读古诗小达人的环节,规则是:全班闭眼,老师拍到谁的肩膀,谁就站起来诵读前三句,其他同学当评委打分。学生根据评价要点,用反馈器评分。一个要点三分,合计九分。试上时发现学生乱评分的现象。明明评分要点已经写得很清楚了,为什么还会出现乱评分的情况呢?课后反思,学生还没学习10以内的加减,算不清楚啊。是自己没有按照学情设计,又想当然了。于是我改为按1、2、3代表几颗星,满分为三颗星。正式上课那天,学生第一次评价,还是出现了乱评现象。
起来诵读的孩子其实可以打两颗星,第三个评分要点没有达到。我让选一星和二星的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评,随后引导他们要根据评价标准来说理由。学生意识到自己没有客观评价。第二次请学生诵读后再做评价,客观了很多,进步显著。
要是能再挑一个评三星的学生说说评分理由,引导学生想象诗句里描绘的画面,会不会更好呢?另外,只诵读前三句,古诗的完整性被切断了。应该顺势出现后面四句,让学生完整地诵读,体会意境。
通过这次低段语文信息融合课的探索,我挑战了一次“不可能”,很高兴当初能坚持选择用一年级开课,逼着自己继续在信息化的道路上前行。这堂语文课还有一些不足,如在计分板没有充分利用起来,生管方面还要加强,在今后的课堂里还得坚持训练学生遵守课堂规则。11月初又有一节古诗文公开课,希望自己的磨课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