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阿城先生的读书法,你要不要学?
凡事是要讲究方法的,读书亦然。
小时候语文老师经常在课堂上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算是最简单实用的一种读书方法吧。
我非常喜欢的作家阿城先生有一篇文章里讲读书。他说不管书好还是不好,先读了再说,读过了才能够判断这本书对自己而言好与不好,好,那好在哪里?不好?又是为什么?
先生还提到咱们中国古代的读书法“素读”,是素读,不是速读。素读不求快而在于用心。同时阿城先生也讲了在素读之外的进阶法,一种速读方法。后面我会细说。
素读就是看书的时候不带自己的观点,抛开自己脑子里的任何想法,先读。读完后再回头思考文章的内容,再用自己积累的东西去分析文章。而不是随时带着批判的眼光去读书,文章还没读完,已经把作者批判得七零八落。
其实这个素读也就是保持注意力集中在书本上,读的时候抛开一切私心杂念。
关于注意力,李笑来老师也有分析过,他也是极其推崇注意力的。我们现在学习最缺的就是注意力,他认为注意力是每个人能够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
注意力为什么这么重要呢?举例来说,我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读到文中某个特别的说法、观点、事件,或者作者提到某个特别有名的人,我想更进一步的去了解情况,于是我暂时停下阅读,跑去网上搜索这个说法、观点、事件或者某某人,而我打开网页的时候却被网页上很多不相关的内容所吸引,转而点进去看别的东西了,浪费了半天时间后才想起我本来要做的事,有时甚至注意力被别的内容转移了,我竟然都想不起自己打开网页原本是要查找什么内容了。
由此可见,读书的时候注意力全神贯注集中在所读的书本上是很有道理的。
田园诗人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讲,好读书,不求甚解。我们会发现很有意思的情况是,小时候被老师和家长逼着死记硬背的很多古诗词、古文,那些之乎者也太烧脑, 年幼时背诵的时候完全不懂是什么意思,而多年之后,我们回头再读一些从未读过的古文,竟然发现自己几乎能完全理解文章的意思而无需查阅字典。
可见无论“ 素读 ”还是“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抑或是“好读书,不求甚解”,其实是相通的,要求我们大量的读,注意力放在文章本身,大量的积累。有了积累,学到的知识便会有质的飞跃。
阿城先生推荐我们素读的同时还讲到一个特别的读书方法:对角线阅读。我认为这算是在大量的素读之后的进阶法,这种方法是一种速读,教我们提高读书效率。
具体是怎样的呢?先生说“ 对角线阅读,譬如这一页,你头里选个词,中间选个词,斜下角再选一个,对这一页的信息就基本有个判断,如果是知道的,那就翻过去了。还有大量的形容词、修饰语,也都翻过去嘛。那些你没读过的信息会自动跳出来,也许这本书读完只有一句话。 ”
对角线阅读法可以省却大量时间,对于我个人而言,阅读一些快餐式的小说、畅销书,我认为这个方法就很好,一页书里,只摘取左上角、中间、右下角三五句话,其他内容我们用眼睛快速去扫描,这一页的大概意思便了解了。
素读增加知识的积累,我认为是基础。对角线阅读则可以快速拓宽我们的知识深度和广度。两种方法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以致用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