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史|新纪实

作者: 泰勒阿保机 | 来源:发表于2018-09-10 18:09 被阅读0次

    自学摄影理论——笔记(10)

    《摄影的精神》第四章 在路上(上)


    前两篇笔记分别简述了“二战”后面对战争的正负两种反应,分别是人文主义和存在主义。而受存在主义所影响的“意识流”创作方法,成为摄影史上极重要的一笔。在美国它的代表人物是威廉·克莱因(William Klein)和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本篇主要记述在他们两人影响下的美国摄影在60-70年代的发展。

    前奏|美国的精神分裂

    20世纪50-60年代,美国正在经历着后来经济学家称之为“黄金时代”的大繁荣。而在此期间创作并发行的《纽约》和《美国人》,则像两面镜子,映照出美国历史上这一精神分裂的时代。

    那是经济大发展,同时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开的时代。从克莱因的照片里可以读出一定程度的愤世嫉俗,同时流露出脆弱的欢快;而在弗兰克的作品中则表现出厌恶人类的悲观主义,一片阴暗。

    罗伯特·弗兰克《美国人》 威廉·克莱因《纽约》

    在他们(弗兰克和克莱因)的作品中,人民在困境中挣扎的压抑感、沮丧的心情,以及可能失败的阴影挥之不去……这些移民摄影师为冷战时期的阴暗以及事物的呆滞,找到了活生生的视觉比喻。对于还记得这个时期的人们,这些照片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对于那些稍后一些的人,《美国人》和《纽约》则给予极好的指导。

    新纪实摄影

    源流

    如前笔记所列,从30-40年代的摄影联盟(Photo League)的社会纪实摄影计划、到Weegee面对纽约罪夜的《裸城》(Naked City),然后是沃克·埃文斯带来的概念化拍摄方法。由此上述影响而逐渐产生出一种自然、从容不迫、快速而有节奏感的风格,色调有如电影艺术,且为其命名为“街头摄影”

    到50-60年代的罗伯特·弗兰克和威廉·克莱因带来了一种“意识流”的方法,激怒了美国摄影界的保守人士,却启发了美国激进的年轻一代。他们中有加里·威诺格兰德(Garry Winogrand)、李·弗里德兰德(Lee Friedlander)、丹尼·莱昂(Danny Lyon)、布鲁斯·戴维森(Bruce Davidson)和乔尔·迈耶罗维茨(Joel Meyerowitz)

    1967新纪实登场

    1967年,萨考夫斯基在MoMA为加里·威诺格兰德、李·弗里德兰德和戴安·阿勃丝(Diane Arbus)举办了一次展览,命名为“新纪实”(New Documents)也有翻译成“新档案”的。这三位摄影师也成为了这一代摄影的领军人物。在这次展览中,萨考夫斯基试图提炼过去十年中,美国新一代摄影师在摄影实践上的新趋向:

    ……把纪实摄影引向个人的目的。他们的目的不是去改造生活,而是认识生活……他们都一致深信,平凡的事物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应该有勇气去关注它,而少说那些空洞的大道理。

    加里·威诺格兰德 戴安·阿勃丝 李·弗里德兰德

    20世纪60年代美国艺术博物馆对摄影的兴趣大增,得益于此,新一代的摄影师们找到了新的位置,新的展示场所,得以更加大胆地拍摄完全个人化的作品。“拍照的行为比拍摄的内容更为重要”。这同时又是对60-70年代街头摄影是主要的批评所在,认为他们徒具形式全无内容。

    Ps. “承前启后”的李·弗里德兰德

    承前:李·弗里德兰德重新涉足沃克·埃文斯美国小镇风光的领域,并用一种出色的新颖方式,像个立体派画家一样把画面折裂重构风景,将平凡事物描绘成全新的景象。

    启后:李·弗里德兰德的作品范围极广,包括街头、自然风光、爵士音乐、家庭、自拍照等等,他应该被认为是“日记体”摄影的启发者。他的“作品”可以被描述为一切美国事物的详细清单。

    “他或多或少创立了一种意象,这种意象至今一直被美国摄影者进行卓有成效的探索。”

    下一篇笔记,色彩的登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摄影史|新纪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dlm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