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史|色彩的到来

作者: 泰勒阿保机 | 来源:发表于2019-01-02 22:43 被阅读0次

    自学摄影理论——笔记(11)

    《摄影的精神》第四章 在路上(下)

    在将要完成第四章的笔记开头,先总结一下摄影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几个重要趋势:

    1、从黑白到彩色;

    2、发掘平凡事物的美学潜质;

    3、从富于表现力到低调、中立的风格;

    4、与艺术界的连接。

    作为本篇笔记的线索,它们是相互交织的,摄影的发展已经逐渐变得复杂,再难整理出一条清晰的路径。为了方便记忆,我用这个时期两个最重要的展览来组织起这些线索。

    MoMA 埃格尔斯顿个展(William Eggleston) 1976

    在20世纪70年代初,还有不少人对彩色摄影有偏见,认为它是广告、是庸俗、是“严肃”的对立面。直到1976年,萨考夫斯基为名不见经传的威廉·埃格尔斯顿(William Eggleston)在MoMA举办个展,那些就像是随手拍的彩色照片在引发评论界广泛争议的同时,彩色快照的美学从此一锤定音。

    随展览发表的“指南”《Guide》,也成为了当时最有影响力的著作,色彩在严肃摄影的领域破壁而入,摄影也通过这些照片再次证明,庸常之物自有其美。



    新地形(New Topographics)1975

    虽然在时间线上,1975年的「新地形」摄影展早于Eggleston 1976年在MoMA的个展,但本书却将其放在后面去论述,我觉得作者是有其考量的。因为如果要论对后来摄影发展的影响,也许「新地形」确实要比Eggleston要更深更远。


    美学源流:埃德·鲁沙(Ed Ruscha)的“劣质”摄影集和贝歇夫妇的新类型学

    1962年,波普艺术家鲁沙开始制作小型且劣质的影集,标题如《26间加油站》、《34家停车场》等,且内容如标题一样,就是26张加油站的照片和34张停车场的干巴巴的照片。

    60年代中期,德国画家伯恩·贝歇和他的妻子希拉·贝歇开始拍摄西欧的工业遗产,把水塔、矿井、高炉等建筑用一种类型化的、平淡的、毫无表现力的手法拍摄下来。这是20世纪20年代后期德国新客观主义和类型学的回响(参见笔记04“欧洲新视野支流3”)

    展览:新地形:人为改变的景观(New Topographics:Photographs of a Man-Altered Landscape)

    两项基本主张

    1、新一代的风光摄影师要关心的是城乡之交,是人与自然的杂处;

    2、与上一代富于表现力的摄影师相比(如安塞尔·亚当斯的优山美地或者威廉·克莱因的纽约街头)这一群摄影师采用的是低调的、中立的、无表情的风格。

    影响:20世纪后1/4时期最重要的一次展览

    策展人威廉·詹金斯认为艺术家鲁沙对“新地形”风格有主要影响,且展览把像贝歇夫妇这样的欧洲艺术家摄影作品囊括进来,是第一次把“摄影师”和“艺术家”的作品同时展出,展览把艺术和摄影连接起来;

    新地形摄影展览后10年间,引起欧洲艺术机构对摄影媒介迟来的兴趣,使得在60年代落后于美国的欧洲摄影逐渐赶上,曾一度受美国影响的欧洲人,开始反过来影响美国。

    尾声

    本章结束于20世纪80年代的两位摄影师的两个摄影项目:约翰·戈西奇的《Berlin in the Time of the Wall》和马丁·帕尔的《The Last Resort》,一个黑白而沉重一个彩色而戏谑,用一段原文抄录来结束本篇笔记

    戈西奇和帕尔是千万摄影者中的两位,他们非常认真地促进了20世纪最后25年间的「地方摄影」(Photographs of Place)。他们把握住了摄影所能做到的最佳基本部分——把我们带到那里——他俩都找到了一条路,去凝视我们的现在与过去。

    下一篇笔记进入第五章 面对面,相机面对人的身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摄影史|色彩的到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ssx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