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性,优秀文学作品的基石

作者: 颜牧之 | 来源:发表于2016-09-23 14:40 被阅读395次

    宏观来讲,一切文学作品都是写作者的“自传”。不管是小说、散文、诗歌还是杂文、时评,还是其他体裁的作品,全部都是,无一例外。

    这里所说的“自传”,并不是说读者看了文学作品就能知道作者的生平事迹、兴趣爱好、择偶标准等等,而是从字里行间中或多或少地窥探出作者的三观、创作理念、人生理想等等。而这些方面的特征,是极具作者个性特色的。全面了解一名作者,这些特征要远比干巴巴的事迹有价值。

    具体来说。散文作品,多描写真实的事迹和感悟,通过阅读能够很直观地知道作者人生中的际遇以及他的思考,亦能察知作者的人生态度和心境。如张中行先生的《负暄琐话》,描写了三十年代前期以北京大学为中心的旧人旧事,记述他与民国学者的交往以及对他们的评价,涉及人物有胡适、马叙伦、马一浮、熊十力、林宰平等。通过这些散文,读者了解到张中行在北大的生活、学习故事,还顺带从一个侧面看到了民国的学术氛围和大师风度。这当然属于“自传”。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等所谓“文化散文”,记事很少,感慨尤多。读者固然无法窥探作者隐私,但也可读出余秋雨的文化使命感,以及他的爱恨,他的性情志趣,这算不算“自传”呢?

    小说作品。众所周知,小说都是虚构的,但是一个作者不可能在与世隔绝的情况下写出一部优秀小说。小说想要写得好,必须有生活基础。如果路遥没有一个清贫得几乎让他发狂的少年时代,他如何能写出孙少平在逆境中的自卑与隐忍呢?《平凡的世界》如果换做一位高干子弟来写,断不能打动全国千万读者。平心而论,路遥的文笔一般,但他笔下的人物和情感都太真实了,主人公孙少平身上有着太多他自己的影子。不朽巨著《红楼梦》,其艺术魅力震铄古今,曹家由盛及衰,从“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到“忽喇喇似大厦倾”,前后的生活场景,人物内心的纠葛,不是亲身经历过的人,哪些写得如此有感染力。这也是红学家认为《红楼梦》是曹雪芹“自传”的理论依据。

    也许有人会提到郭敬明之流了,很明显,他不可能有过《梦里花落知多少》里的情感经历。他一男儿身,以女性第一人称写爱情故事,一般人难以做到,但后来的事实也告诉了我们他是如何做到的。至于《小时代》里闺蜜间的爱恨情仇,《悲伤逆流成河》里的学生堕胎,他郭敬明要是亲身经历过就是恐怖故事了。所以说,我们从郭敬明的小说中无法看到他的真实经历,只能看到他的三观和趣味,是优是劣,自有公论。这也属于“自传”的一部分。

    再谈武侠小说、鸳鸯蝴蝶派小说、悬疑小说等,想要从书中窥探作者生活的影子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仍然可以从中看出作者的价值取向和爱情观。对待兄弟和家国,古龙冷金庸热,婚内出轨这种情节琼瑶写得出,但张恨水肯定写不出,所以这些小说也属于“自传”,只是程度不那么深罢了。写这类虚构程度较高小说的作家,往往有丰富而专门的阅读量,历史典籍、诗词曲赋、才子佳人戏剧等等,他们笔下的故事或许自己没有亲身经过,也没有亲眼见过,但或许都能从古书中看到影子,他们吸取古人精髓,再经主观加工,就成了全新的故事。而那些古书也都是古人的“自传”!

    其他文体散文、戏剧、时评等,哪个不带有作者鲜明的个人特色呢?哪个不对读者了解作者有帮助呢?所以,一些文学作品都是作者的“自传”,广义的“自传”。

    喋喋不休说到这些,明白人或许已经明白我想表达的内核了,即标题所言:真实性,优秀文学作品的基石。我个人的文学观点,真实性是所有优秀文学作品所具备的共同特点。真实性强的文章未必就一定是佳作,但佳作肯定不缺真实性!

    那么何谓真实性呢?简而言之,就是写自己的故事,或者是自己所见闻的真实故事,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直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没有人会比你自己更了解自己,没有什么写作比表达心声更容易的了。瞎编故事,矫揉造作,徒具形而无神,或能一时受追捧,但绝不会真正地打动人。

    构思小说,想要每个情节都自己亲身经历过那显然是不现实的,一个人不可能有那般丰富的人生经历。但是也不能凭空臆想。不写自己的故事,但你可以去用心感知别人的故事,然而引为己用。路遥为了写好孙少平矿工生活一段,就亲自去矿工生活了一段时间。罗广斌、杨益言为了写好《红岩》,也曾亲自去重庆渣滓洞,体会过一段囚徒生活。推广到艺术领域,演员为了演好戏中的角色,先去体验生活是常有的事,段奕宏为了演好《烈日灼心》,曾在派出所呆了半个月,近距离模仿基层干警的生存状态。

    艺术的真实性是一种独特的魅力,它毫不花里胡哨,又不露痕迹,但就是能打动人,它能剔去艺术品斧凿的痕迹,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从而潜移默化地感染人心。所以,如果自己生活阅历不够,不如多观察,认真体察或者亲身体验是想要描写的人物的言行举止和心理状态。

    一部好的小说,不可能写的都是作者自己的事,也有他看到的别人的事,或自己想做而没做的事,或真实呈献,或换个外壳,或换个结局,但他的内核是真实的,形式的拼凑的。

    如上所言,那么人生阅历少的人,自己没经历过大风大浪,也没见过大风大浪,是不是就写不好文章了呢?非也。没有阅历,可以阅读。就像前面提到的武侠作家、鸳鸯蝴蝶派作家,从他人书中取材。取材并不是机械的套用,而必须用心感知,从他人的故事中获得共鸣,有所感悟之后再化用。这个化用的过程就好比砌房子,别人的故事就是砖和水泥,用得怎么样,看心意,看创意。

    我高中至大学时曾经写过一部校园长篇小说,里面的情节荒诞而扯蛋,在我身上根本就没发生过,但那都是真实的,高大上的人物是我想做而未能做成的,完美的爱情结局是我为自己情感打的补丁,合资开饭店则是我所目见的几位学长的真实事迹。写真实,才信手拈来!所以我希望写作者们,尤其是简书里的签约作家们,在你们写下“我有一个朋友”或“我有一个闺蜜”时,反思一下,是不是真有那么一个人?不是你朋友你非说成是你朋友,朋友四十岁你说成五十岁,两个朋友的事迹你合到一个朋友身上来,这都不是问题,问题是那个人到底有没有真实存在过?

    至于写散文、杂文、诗歌,遵循内心的想法吧,不要装。卢瑟怎么装也装不像成功人士,单身狗怎么装也装不像情场老手,明明是社会中的菜鸟,非要装成一个导师,指点这指点那的,累不累呢?装得了一时,装得了一世吗?受众认知水平是低,但你不能欺骗他们,他们总会长大,总有一天会看清你的真面目。

    兴之所至,吐沫横飞,不知不觉又写了这么多废话,我对我自己这张嘴都无语了!但这也是真实的我,不管做人还是为文,不装,挺好的!

    真实性,只有三个字,但其内涵之深,我这篇破文也只是言及皮毛,具体还得写作者自己去领悟。敬告写作者们,受欢迎程度从来不是一篇文章好坏的标准啊,但如果你的追求仅限于此,那——那就这样吧。

    链接

    思想性,优秀文学作品的灵魂

    趣味性,优秀文学作品的翅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真实性,优秀文学作品的基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dmt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