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什么是PRT
关键性技能训练(Pivotal Response Treatment,PRT),是美国科学委员会认定的实证数据支持的有效干预方法之一,是以应用行为分析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孤独症儿童动机的激发,以及家庭的参与与自然情境下的干预来提升其沟通能力与社交能力。
02.五大关键领域
1动机
改善儿童为了达到取悦父母的目的和普遍幸福感低的状况,强调尊重孩子的选择、尽量使用自然的奖励、鼓励小盆友尝试和注意变化任务。
2多重线索反应
指儿童无法对环境中的多重相关特征进行反馈,经常用单一的非关联性线索来分辨一个刺激。比如说无法接受二步指令、刻板行为等。
3社会性交往发起(自我发起)
指孩子开始或改变互动的方向,包括语言的、非语言的,例如提起一个新的话题,把父母的注意力引导到一个新的玩具上。
4自我管理
利用积极行为支持(PBS)来减少孩子的行为问题,同时教学功能相同的替代行为,或者增加恰当的积极行为来促进行为不当的减少。和代币制差不多,但是代币制是他人进行记录,自我管理是自己记录。
03.PRT动机程序
动机因素包括了孩子的选择、任务变换、任务穿插、自然强化和强调努力:
孩子的选择
1.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由他们来选择喜欢的活动或者物品。
2.在干预之前要先评估孩子的兴趣,了解他们喜欢的活动、物品,建立信任关系。
3.要考虑到孩子的兴趣会经常变化,随着年龄、季节甚至几分钟几小时后都会改变,及时调整,时刻关注孩子的兴趣。
04.任务的转换
(防止孩子乱猜或者习惯性回答)
1.刺激物要经常转换,避免单个刺激反复出现。
2.在单个活动中改变任务。以串珠任务为例,可以让孩子串上串珠、练习数数、辨别颜色或者学习如何寻求帮助等。
3.频繁变换活动避免饱和。
4.变换语言辅助方式:语言示范、开放性提问、延迟回答时间等。
任务的穿插
维持性任务(学过的,简单的)和习得性任务(新的,很难的)要互相穿插进行,其中任务量上维持性>习得性。
以练习语言为例,对于有语言功能的孩子,维持性的任务可以是对老师的话进行复述,习得性的语言是自己表达和说出来。
自然的强化物(利于泛化)
即强化物要和你正在进行的任务有关。比如练习说“车”,强化物就是给小盆友玩一下他喜欢的车子等。而不是在他说出“车”时,给他递上一个糖。经常把食物作为强化物,一方面没有食物孩子就会不听话了,一方面也不能给小朋友建立任务与实物之间的联系。
强化努力
只要足够专注、表达清晰、有符合目标的沟通意图,可以看出来孩子正在努力,就可以给他们奖励,这样他们会更加愿意尝试与进步。
03.PRT动机程序
动机因素包括了孩子的选择、任务变换、任务穿插、自然强化和强调努力:
孩子的选择
1.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由他们来选择喜欢的活动或者物品。
2.在干预之前要先评估孩子的兴趣,了解他们喜欢的活动、物品,建立信任关系。
3.要考虑到孩子的兴趣会经常变化,随着年龄、季节甚至几分钟几小时后都会改变,及时调整,时刻关注孩子的兴趣。
任务的转换
(防止孩子乱猜或者习惯性回答)
1.刺激物要经常转换,避免单个刺激反复出现。
2.在单个活动中改变任务。以串珠任务为例,可以让孩子串上串珠、练习数数、辨别颜色或者学习如何寻求帮助等。
3.频繁变换活动避免饱和。
4.变换语言辅助方式:语言示范、开放性提问、延迟回答时间等。
任务的穿插
维持性任务(学过的,简单的)和习得性任务(新的,很难的)要互相穿插进行,其中任务量上维持性>习得性。
以练习语言为例,对于有语言功能的孩子,维持性的任务可以是对老师的话进行复述,习得性的语言是自己表达和说出来。
自然的强化物(利于泛化)
这个是和孩子的交友问题相关的。(对孩子的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建立在孩子能有一定的自我管理的基础之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