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在亲子教育中有没有跟我一样的困惑,我一直是主张孩子要给他自由,相信孩子的放手教育,关于学习我的方向如何让他自觉地学习,如何让他主动的去做一件事,而不是我要他做,我的潜在信念是,孩子是完全有能力管好他自己,如果需要他人来监督,需要别人来要求他,这种孩子未来是没有希望的。我先生的观点跟我有很大的差异,常常跟我说,大人都做不到,怎么可能小孩能做到,所以他的潜台词是要告诉我,孩子是需要监督的,孩子是需要他律的。过去我一直按我的方式在引导我的孩子,当然也带来了他的优点比如知道自己要什么,很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敢想敢做。不足之处也不少比如很随心所意,纪律性不强,上课跟同学说话,做小动作呀。昨天上升级生命的软件,课程中团长讲到的一个故事,我从自律他律中得到了一个启发,改变了我的一些看法,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这里讲到非洲虐疾的故事,每年非洲大概有100万的儿童因虐疾死亡,由于虐疾主要是由蚊虫叮咬引起的,而非洲的家庭,是不用蚊帐的,所以NGO组织就想解决这个困扰。后来NGO组织给他们免费的派发蚊帐,可是最后发现只有10%的人用了蚊帐,90%的人都没有用。NGO组织就在想怎么办呢? 后来他们就组织村民来学习,让他们知道怎么挂蚊帐及挂这个蚊帐的重要性,这样呢就增加了30%的人挂蚊帐,有40%的人挂蚊帐了。那还有60%人怎么办呢?因为非洲很穷,所以NGO组织每年都会给他们派送物资,比如面包。他们就想到在派发面包的时候给他们增加1个条件,问他们挂蚊帐了没有?没挂蚊帐的就没有面包,就这样剩下60%的人都挂上了蚊帐。在这个故事当中,有10%的人得到了信息之后就做出了改变,30%的人是通过宣讲洗脑之后才挂上了蚊帐,60%的人是通过强制性的要求才挂上了蚊帐,也就是通过他律。这让我有很大的启发,如果只靠主动自觉,只能做10%到40%,而60%是通过强制性实现的。既然自律+他律可以达到100%效果.为什么不把两者一起用呢?
前几天我跟胜予走在路上,胜予说妈妈你又走路看手机,要罚钱。真的这样罚钱起来,走路看手机的次数就越来越少了。我记得原来上班的时候,公司经常很多人迟到,后来规定迟到要罚款时,迟到的人就越来越少了。事实证明规则,和监督还是很有效的。
所以我在想在管教孩子的过程当中,在孩子还不具备很好的自控能力的时候,是需要制定规则适当的监督,也就是他律,这样才会产生更好的效果。我记得我曾经问过林文采老师,关于6-7岁孩子玩手机玩电脑到底要不要相信孩子,放手给孩子去玩。我记得林老师的回答是还是需要给他设定时间,不能放手给他玩,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控能力还没那么强。
我觉得关于强制性这一点,重在是利他的,重在让被强制性的人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让他知道这是为他好的,让他乐于接受这种强制,才会舒服才会有好的效果,这也是爱与规则。比如要孩子先完成作业,然后再去玩。不是为了孩子成绩好,爸爸妈妈脸上有光。而是让孩子感受到这是他自己的需要,他需要这样去做,才能没有负担的去玩,同时他又收获了一个好的习惯。而这个良性循环的习惯,让他的感受特别好,所以他需要这样做,他就会愿意这样做。那在通往他感受到这个良性循环的路上,也许就需要父母的帮助,适当的监督,让他去做到,让他养成习惯。
这个世界并不是非白即黑,不是有自律就一定排除他律,走两个极端。就如不是要白天就不要黑夜,爸爸重要,妈妈就不重要,而是两个完美地配合,这样才完美。教育孩子需要智慧,要能很好地把握好度,应用好自律与他律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