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黑板管理员
女儿上一年级了,过渡期一个月过后,她开始感到疲倦,我知道她对小学生活的新鲜感已经过去了。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她会喊累,不想上学。
上周四的时候,班主任给我发信息说她跟一群小男孩到班里的禁区拿老师的东西,一起玩的不亦乐乎被老师抓到,必须接受的惩罚是没收盖章本,取消之前的努力得来的奖赏。老师让我回家关注一下这个情况。
回到家,她没有说什么,我也没问,等写作业的时候,我问了一下是不是发生了这件事。她的情绪一下子暴发出来,对班主任充满了愤怒,不仅仅因为受到惩罚把盖章本拿走,还有老师没有及时帮助她擦黑板。缘由是她在做黑板管理员,她身高不够擦不到的地方让老师帮忙,老师答应了但是一直没擦,其他老师提出来的时候,她认为是在批评她。
周五,老师跟她谈了一次,晚上回家,她很欣喜的告诉我老师跟她解决问题了,她的情绪也好了,我认为她已经解决完问题了。周六早上的时候她的情绪很不好,人看上去蔫蔫的,自己也说周五晚上就开始蔫蔫的。
周六我和爸爸带她去爬长城,一路上我跟她聊天拍照,回来的时候情绪好多了,后来我想可能是暂时忘记了。
周一班主任给我打电话,把她跟女儿沟通的情况跟我讲了讲,很多细节跟孩子跟我讲的并不一致。现在回想起来,孩子那天很愤怒,可能因为老师拿走了她很珍惜的通过自己努力换来的奖励。但是她又很要面子,觉得违反规则很丢人,所以给自己找各种理由和借口,一会儿是去擦黑板,一会儿又去涮抹布。
其实,她当时就是好奇,想要去看看老师的抽屉里到底有什么,老师的小青蛙是不是真的很好玩。这是一个孩子正常的好奇心。但是,老师已经在班级几次三番讲不能到禁区玩耍的规则,她以为自己是黑板管理员,她是有特权的,她可以自由进入禁区,所以不必接受惩罚。
老师后来也跟她把黑板管理员的职责再次申明,除了擦黑板的时候进入禁区,其他时间不可以自由进入,更不可以在里面玩耍,这是班级的规则,所有人必须严格遵守的规则。
2 谁的职责谁负责
昨天晚上,女儿还跟我说了一件事,跟她搭档的男生昨天不愿意擦黑板,她叫他几次也不擦,最后只能她自己去擦,自己有些委屈,如果不擦又怕老师会批评她。
联想起前几天,她抱怨班主任不帮她擦黑板,她自己身高够不到的地方其他科目的老师提醒她的时候,她也以为是在批评自己。
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说明了两点问题:一是她惧怕权威,非常在意权威对她的看法和评价。二是她不清楚自己的职责,还不会为自己负责。
关于权威
关于权威对她的影响,可能是因为爸爸对她太过严厉,出了问题或者爸爸不满意女儿的时候总是第一时间职责她,这是一种对孩子的评价,爸爸这样的评价对孩子来说就是批评,就是负面的看法。在家庭里,父亲是男性权威,对女孩儿对自己的看法及价值观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如果父亲的评价总是很严厉,总是负面的指责,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就会很低,就会非常在意权威的看法,在权威面前自我存在感就被无情地挤压掉。这个情景模式会迁移到生活中所有的场合,只要有权威在她对自己的看法就永远不会太好。因为她最在意的父亲就是这样对待她。
这是爸爸的功课,他的爸爸,女儿的爷爷就是这样对待他的,现在他也这样对待女儿。这是他们家的轮回,是他们家需要完成的功课,就看爸爸有没有这个觉悟和能力为了孩子,调整自己。
关于负责
一个人的时候,你可以随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但人毕竟是群居的,总是要加入集体,在学校是这样,以后在职场也是这样。守护好自己的边界,不超越自己的本分,也不让别人侵入你的空间,这是人生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准则。
对孩子来说,在一年级就遇到这样的问题是挑战也是好的时机。一般的孩子没有这样的机会,对责任不会有太大的感受和体验,但是通过黑板管理员这件事,女儿要学到的就是什么是她的职责,她要守护的边界在哪里。
她跟搭档在擦黑板这件事的分工是什么,她做好了自己分内的事,如果对方没做,那是别人的问题和责任,她可以善意的提醒,但绝不应该为此负责。如果她自己愿意,也可以选择自己承担所有擦黑板的职责,跟老师讲明白得到老师的允许后可以做,但一定是心甘情愿、开开心心去做,不抱怨,不需要回报。
否则,她的心理会不平衡,会抱怨,会有一堆的矛盾和纠葛出现。
3 成长
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都是不一样的。记得自己小的时候活的就很单纯。没有很多的责任,也没有很多的拖累,小时候还是非常开心,每天就知道玩耍。
女儿在幼儿园的时候,总是一个人玩,一个人在校园里逛来逛去,虽然有些孤独但是很开心,那个时候她没有什么朋友,也没有对交往很有兴趣。进入一年级,她有了很多朋友,我也很开心,感觉她终于有交往的意愿了。
但是没想到她还对管理员这个事这么上心,我问她为什么做?她说她喜欢做管理员是因为可以拿到粉笔,可以在黑板上写字,我想也因为可以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关注吧,因为她在幼儿园的时候很少或者没有不敢去争取。
但是,做管理员也意味着更多地责任,更多地纠纷。她不是一个世俗圆滑的孩子,所以会有很多的冲突,跟内心的规则,跟同学关系的处理,也有自己的规则意识,责任的边界。
成长,就是跟自己不断和解的过程,也是不断认识发展自己内心的过程,我希望她能够从里面汲取养分,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为父母,也要跟孩子一起成长,只有让自己蜕变了,才能不成为孩子的障碍,在她需要帮助的时候及伸出手接住她的求助。
她需要的时候,你恰好在。看似简单,却需要不断修练。
为人父母者共勉,愿彼时你我都在。
网友评论